3月19日以来
每天中午12点、下午4点半、晚上7点
“读书散疫线上读书会”
“科学系列空中讲堂”
“艺术系列空中讲堂”
目前平台整体观看人/次逾10w+
其中,线上读书会
自3月19日开展以来
已有3万余人次参与
明天 3月28日开始
读书会第二季开启
点击收看第一季读书会回放▲
/主题/
读书散疫,爱在华东师大(第二季)
/时间/
3月28日-4月6日
每天中午12:00-12:30
/直播方式/
/联合主办/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中文系
哲学系
历史学系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传播学院
外语学院
图书馆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读书会预告
3月28日
主讲人简介: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思勉人文高研院研究员。
读书会主题: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
主讲作品:許倬云:《中国文化的精神》,九州出版社,2018
许倬云先生是中国史研究的大家。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象与格局都很大,以往对中国文化的阐述,大都从儒道佛经典的大传统层面检讨,成绩斐然;然而,本书却从小传统进入,不是从精英的观念,而是从一般普通民众的态度,即他们的安身立命。处事做人的原则,考察日常生活形态中的中国文化。
3月29日
主讲人简介: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系主任。
读书会主题:《应物兄》导读
主讲作品:李洱《应物兄》
李洱的《应物兄》可视为一部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语言游戏之作,力图以语言的“及物”实践知识分子的“应物”。《应物兄》中知识分子应物的方式可以分为“转场”“持守”“倒向”三类。“转场”与“倒向”成为主流,而“持守”却屈居边缘,显示了时代的某种危机感。
3月30日
主讲人简介:魏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晨晖学者、助理教授。
读书会主题:《简明逻辑学》导读
主讲作品:牛津通识读本:《简明逻辑学》,[英]格雷厄姆·普里斯特(著),史正永、韩守利(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
逻辑学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学科之一。我们被逻辑包围,但却很少意识到其存在。这本通俗诙谐的逻辑学普及读物告诉我们,为什么逻辑无处不在。上帝的存在、时间的流逝、概率的计算及决策的制定竟然都是逻辑学研究的问题!让我们丢掉艰涩的术语,用最简明的笔触勾勒现代逻辑学的大致图景。
3月31日
主讲人简介:董佳贝,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妇女史,明清史。
读书会主题:张潮的浮世清凉散——《幽梦影》导读
主讲作品:《幽梦影》
清初皖人张潮的《幽梦影》是明清清言小品的代表作。承继晚明以来关注个体生命、追求自由闲适的风潮,《幽梦影》中“既旧又新”的格调,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中国人生活苦闷,得以不至神经变态,全靠此一点游乐雅趣。……即在不堪其忧之中,穷人仍然识得安乐:小市民在傍晚持鸟笼在街上谈天,江北车夫在茅屋之外,种一二盆花草。”《幽梦影》所谈论的,一方面是对浮世无常的体悟和玩味,另一方面又是对这无常浮世的清赏与执念。
4月1日
主讲人简介:王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
读书会主题:乌托邦何处寻:勒古恩的《失去一切的人》
主讲作品:《失去一切的人》,【美】厄休拉·勒古恩著,陶雪蕾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厄休拉·勒古恩(1929-2018)是美国著名文学家、幻想文学大师,一生获奖无数。20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她列为作家与艺术家中的“在世传奇”,2014年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一无所有》在美国首次出版于1974年,《纽约时报》当时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勒古恩文笔极为出色、简练,其作品令人折服。有她这部作品,至少十年内都不该再有人尝试写乌托邦。”勒古恩塑造了一个怎样与众不同的乌托邦?科幻文学的神奇想象又如何照亮现实?
4月2日
主讲人简介:聂欣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电影理论、纪录片、动画片等,发表有相关专著数本。
读书会主题:东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起源与思考
主讲作品:《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美]许田波著,徐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该著作将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代的欧洲进行了对比,尽管这两个时代相差有近2000年,但却都是现代意义上东西方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源头,作者分析了支配逻辑(中国大一统国家)和制衡逻辑(欧洲彼此制衡多国共存)发生的原因,可以引起我们对当下国际争端中文化博弈的思考。
4月3日
主讲人简介:金衡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冷战思维与美国文学和文化》等著述多种。
读书会主题:历史与当下的交遇:读《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 1784-1911》
主讲作品:《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 1784-1911》
当下中美关系的曲折与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历史上的中美相遇和相交中找到一些理解的轨迹。此书是写给公众的历史书,不同于学术书籍,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清朝与美国间的种种关系,并置于国际体系的大变迁历史中加以细致考察。故事生动,历史线索清晰,更重要的是,借鉴意义深刻。
4月4日
主讲人简介: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读书会主题:《象棋的故事》导读
主讲作品:《象棋的故事》(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张玉书译)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最后一部中篇小说。这个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然而却最终毁灭在一个无赖流氓的手上。大师为什么会毁灭?他的悲剧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作家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沉重忧思?这个故事为什么竟会成为一个现代性的经典?这次读书会我们来讨论一下。
4月5日
主讲人简介: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古典政治哲学,近代国际关系与现代社会理论。著有《变异:日本二千年》等。
读书会主题:《四书章句集注》导读
主讲作品:《四书章句集注》
华夏世界的儒学思想有着多重的面相,有着关于从个体生命到宇宙秩序的整全观念,在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进程中一直居于枢纽的位置。朱子集毕生精力撰写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华夏世界第二个千年开始时自我意识的最高表达。我们今天重读以《论语》为首的儒学经典,就是要接受华夏文明中最为优美、崇高、神圣观念的洗礼,寻求实现自我的人生道路。
4月6日
主讲人简介:瞿骏,历史学博士,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读书会主题:一个“中国”革命者的形成——《毛泽东早期文稿》导读
主讲作品:《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
理解中国革命需要“中国眼光”和“在地意识”。通过《毛泽东早期文稿》,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毛选”之前的毛泽东,真正体会何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而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革命者的形成过程。
来源|传播学院
海报|贺美菱
编辑|吴潇岚张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