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坠机事故,怎么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

日期:03-26
遇难者梧州市广西

3月21日,搭载132人的东航MU5735航班于广西梧州境内山区失事。事故发生后,首批心理专家50余人随即赶赴事故现场,梧州市组织70名心理医生待命,随时准备对到梧州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志愿者对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服务。

东航坠机事故,怎么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

东航宣传部部长刘晓东在3月2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东航在广西梧州共派遣161名家属援助工作人员,当地也派出大量专班工作人员,双方紧密配合,对旅客家属开展全程服务保障和安抚沟通。

在指挥部统一安排下,已有375名旅客家属前往事故现场。

在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面前,遇难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成为需要被优先关注的重要议题。面对这一创伤事件,家属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危机风险?相关人员该怎样获得有效干预?外界该如何规避对遇难者家属、同事造成二次伤害?

针对上述问题,红星新闻采访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副主任沈家宏,从危机干预的专业角度进行解答。

红星新闻:国内这种重大的突发事件,有怎样的心理援助机制?

沈家宏:现在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机制了,有应急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各省份都有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

目前据我所知,在国家的层面已经立即派出50多人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到广西当地去给这些家属们进行干预,广州也有政府组织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进入到广州白云机场,对东航员工和家属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红星新闻:危机干预当中,家属常见的创伤和心理方面的危机会有哪些?出现什么情况需要干预?

沈家宏:过度的悲伤,会引起比如睡眠饮食,包括生活节律的紊乱,也可能会短暂地变得精神麻木,甚至情绪失控,在医学上我们叫做急性应激障碍——尤其是亲人遭受飞机空难的意外,对每个人的心理来说都是重大的刺激,对精神系统、心理系统都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在这样的打击下,有些人群的精神系统恐怕就会紊乱,比较严重的会出现神志不清、神志模糊、淡漠,甚至会发生“僵住”的状态。这种急性应激的状态一般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也有会持续一两天。

如果持续很长,比如说三四天,就要进行医学干预。另外,如果过度的悲伤已经影响到了睡眠、饮食、工作、学习,也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倘若尽管很悲伤,但是对这些领域,尤其是饮食、睡眠、工作、学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就不需要干预。

红星新闻:缺乏及时的危机干预,会导致什么?

沈家宏:急性应激障碍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对有些应激障碍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处理,可能会潜伏下来,在两三个月或半年一年之后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如克制不住回忆起悲伤或创伤经历,会变得敏感,警觉,会出现失眠、焦虑甚至抑郁,精神医学称之为迟发性应激障碍,又称之为PTSD。

相对于PTSD,急性应激性障碍发生率并不太高。

如果一个人在经历严重创伤事件时,没有得到及时和恰当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那么这个创伤就可能会潜伏下来,导致迟发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因此,对于急性的重大灾难,尤其是群体性的灾难,如果能尽早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就可以预防迟发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现在对重大的灾难性事故,都提倡做预防性的心理干预,原因于此,有些人以为当时没有事情,事后就不会再有问题,其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当时没表现出来问题,但如果不处理,其潜伏的心理问题后面会表现出来。

▲3月22日,广西梧州市藤县一酒店,外墙电子屏显示该酒店暂停对外营业。

▲3月22日,广西梧州市藤县一酒店,外墙电子屏显示该酒店暂停对外营业。

红星新闻:东航的航司工作人员会存在哪些心理方面的风险?该怎么样去识别和干预?

沈家宏:我们目前干预的重点是东航这次事件的遇难者家属,尤其是直系亲属。第二个重点就是空难航班的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乘务员的同事,恐怕要进行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这两部分都是创伤的直接接触者,这里面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同事。

针对这两个群体,要做好对逝去遇难者的哀悼,这个哀悼在心理危机干预里面有一定的程序,可以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团体的。比如说我们可以以家庭为主,做一个小组,对于乘务员和机长他们所在单位的同事,则可以做团体的心理危机干预。

团体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处理悲伤情绪,处理对失去遇难者的哀悼,实现对遇难者死亡的和解。

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中,需要促进团体成员的情感表达,接触到遇难者信息时的身心反应,他们对遇难者遭遇到灾难后不幸离去的感受与想法,他们对遇难者的回忆,以及他们如何面对自己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与人生。

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中,团体成员可以分享他们的感受、情感、想法,和自己应对不幸和悲伤的经验,这样的开放分享会给到小组中的成员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这对心理工作者有非常高的专业要求,要求干预者具备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陷入心理危机的人群。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红星新闻:此类危机事件后的干预一般要持续多久?家属及相关人员要怎样获得持续的支持和治疗?

沈家宏:小组的危机干预一般一次,小组干预完后,会对重点的个体或人群,在后期给一对一的危机干预。

对于比较严重的,比如遇难者直系亲属、至交好友,他们很难从这里面走出来,就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由心理学机构提供后期的服务。一般来说,会对空难家属、航空公司员工中的重点人群进行跟踪和随访,制定出针对每个个体的咨询计划,只要他们能够进入咨询程序,心理危机干预程序,一般来说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困难。比如说有些家庭或者个人,拒绝、不愿意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当他有问题又拒绝的话,就很难有效进行处理,有可能有些个别群体、个体就会发展成PTSD。

所以还是建议,如果空难事故的遇难者家属、同事遇到心理上的困扰,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希望能够借助心理危机干预的帮助,尽早从里面走出来。

红星新闻:这类重大危机事件当中,对家属的心理疏导有哪些需要注意?

沈家宏:越早越好,心理创伤越早介入,就越能预防和防范给心灵带来的后续创伤。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我们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要有胜任力。汶川地震时,我们的心理咨询师胜任力不太够,在干预时往往会因为能力不足或者受限,带来二次创伤。

比如在急性期,我们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去看看对方在生活上需要哪些帮助,给到支持。而有些不胜任的心理危机干预者,恐怕会强迫让家属或者是幸存者去诉说他们不想诉说的东西,强迫他们去回忆不愿意回忆的东西,或者是要求他们和那些创伤性经历、画面进行接触,这些都会带来创伤。

做心理危机干预,一定要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培训,才能去做。

红星新闻:危机事件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干预流程?遇难者的家属、同事又会经历怎样的心理阶段?

沈家宏:一般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一次,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经过这样一个初步的干预,大部分人都能对逝者进行充分哀悼,把哀悼的仪式完成,后面慢慢的,他内在的心理组织能够整合这个部分。

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我们的内在心理系统受到重大冲击,没法去调整、整理,或者是消化理解遇到的事件,就会导致创伤。经过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替他们整理,他们慢慢的能够理解这件事情,消化这件事情,是找到恰当的对待悲伤的办法,慢慢就会走出来。

一般来说,对于亲人来讲,这么重大的一个事件,需要一至三个月进行平复,比较重的可能需要半年,如果半年还走不出来,恐怕要去看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科医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他们会进入否认期,不相信亲人/朋友不在了,离开了。第二个阶段,会进入抑郁期,也就是慢慢的承认、面对现实,但是因为现实非常痛苦、非常残酷的,所以当他们看到现实的时候,就会进入抑郁。

当抑郁来了之后,内在的机制会去调理,随着时间的延长,心里面对这个事实从否认到拒绝,然后慢慢到接受,就会到恢复期。在恢复期的时候,他们慢慢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调整到不过度悲伤的状态,和逝去的人建立一个平静的关系,然后他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恢复到之前的健康状况。

▲3月21日,广州白云机场,工作人员引导MU5735航班乘客家属集合

▲3月21日,广州白云机场,工作人员引导MU5735航班乘客家属集合

红星新闻:航空事故定责、理赔,包括媒体的报道,会不会增大他们进入恢复期的难度?

沈家宏:这个部分没有办法避免,国家也好、保险公司也好,都要履行相应的程序,但这个部分相对来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创伤需要一个脱敏的过程,后期再反复地接触,这些信息不一定会导致他们的多次创伤,只要不是在创伤的层面提及,甚至会有助于他们在这件事情上从悲伤里面走出来。比如,我们对去世的人,会把亲人放在家里两三天,接受很多人的哀悼、吊唁,这本身也是对创伤对哀悼的处理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媒体不宜过于深入去报道现场的惨烈程度,尽量减少由于新闻报道对大众或者是家属带来的创伤。有一个记者就做得非常好,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现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牌,就马上盖住了,说不要给特写。我觉得这位记者的举动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在保护家属、遇难者同事,包括我们大众,免于在心理上受到创伤。

另外,也不要过度渲染此事件对家属、相关人员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要相信我们人类心理的精神调节能力。相当一部分人,或者是绝大多数的人,面对这样的事件,都有能力去应对去处理,包括遇难者的家属,也包括遇难者的同事,我们仍然要相信他们内在的生命力能够应对这件事。

而对于特别需要干预的那部分人群,应该本着科学的心理学的精神,给予恰当的帮助。

红星新闻:长期关注和阅读灾难相关报道,也会造成情绪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该如何去疏导解决?

沈家宏:这个部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还是要相信大众心理的承受能力,和自身的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太大的问题。对于大众来说,如果他们会因为这次事件受到心理困扰,需要求助的话,可以打当地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国家级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就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另外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可以打每个城市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去咨询去处理。

红星新闻:在对灾害罹难者的家属进行报道和采访时,应该如何避免在其心理上造成二次伤害?

沈家宏:首先,不要过度暴露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信息,如果要写这些内容,需征得家属同意,写完后问问哪些可以写,哪些不可以写。尽量不要用真名,或者过度的描写他们生活。

尤其是他们不愿意让逝者或者是家属自己的这些信息被公众知晓的话,这样做就是对他们信息权的侵犯,我们现在个人信息管理法已经出来了,这个部分特别需要注意。

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蔡晓仪实习记者周炜皓

责任编辑:刘德宾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优秀抗疫短视频作品①:牵手共抗疫情,萤火汇成星河 抄表员每月少抄1.1万吨水,2年收40多万元好处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