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只要一杯奶茶钱”的网红隔离险不能买易赔难

日期:03-25
疫情新冠肺炎

来源:白毅鹏/中国青年报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居家或者集中隔离的人相对增多,人们对“只要一杯奶茶钱”的隔离险的需求骤然增加。然而,据《广州日报》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当前市面上已有多款热门隔离险下架。在此期间,仍有许多保险公司打着“产品即将下架”的噱头,进行最后的营销。在业内人士看来,多款热门隔离险集中下架,是受到行业监管趋严、投诉激增、赔付率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隔离险的诞生,击中了人们的需求。“只要一杯奶茶钱”的形象说法,很好地概括了隔离险保费低、赔付高的产品特点,高保险杠杆率也是该险种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对投保者而言,购买隔离险的渠道非常多元,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比如,可以关注保险公司公众号自行购买,在某些平台上购买飞机票、火车票时,也会有相关服务提醒。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线上下单,省却线下办理保险业务的繁琐流程。

然而,相比“只要9.9元,疫情隔离每日就可领数百元津贴”“居家隔离也能领钱,这款隔离险真香!”等宣传,不少投保者在申请赔付时则备感不易。诸如“次密接人员(如不是和确诊病例乘坐同一种交通工具)被隔离”“非自费隔离”“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隔离险拒赔情形,让很多人直呼交了“智商税”。消费体验上的巨大落差感,使很多购买者愤而向有关部门投诉,质疑隔离险的营销充满噱头,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多少实惠。

投保者和保险公司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分歧,是理赔投诉最集中的地方。保险不是慈善公益行业,同样需要回收成本、平衡损益,否则不可能保证运营的持久性和服务的可持续性。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产品定价有着复杂的计算方法,通过各种免责条款,明确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行业常规做法。低价营销会让人误以为可以从中大把“薅羊毛”,不加细察便投保下单,并对后续的理赔额度有过高的心理预期。扭转“躺赚”隔离津贴的心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隔离险,会让消费者多些理性,少些跟风和盲从。

围绕隔离险的理赔投诉,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保险公司在营销环节的“打擦边球”行为,在理赔过程中,不乏企业凭借专业优势、利用条款“最终解释权”的便利,否定投保者的合理诉求,侵害投保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早在疫情之初,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就禁止险企开发新冠肺炎单一责任产品,严禁保险公司借疫情渲染气氛,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近期,针对“隔离险”不如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银保监会更是印发专项通知,要求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做好自查和整改。

保单电子化只是简化了投保流程,投保人不能因此减少注意义务。投保前务必看清服务页面上的“特别提示”“投保须知”内容,根据自身状况挑选不同保额的险种。对企业来说,则应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在显著位置,以细致的内容、明确的表述提醒客户,告知不予赔付的特殊情形,不搞营销炒作。

隔离险是疫情背景下,保险行业顺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作出的产品创新。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互惠、双赢。下一阶段,保险企业在上线新产品时,也应该秉持尊重和信任消费者的基本原则,而非给消费者投保、理赔制造人为的障碍和隔阂。

责任编辑:刘德宾

吉林延边州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平谷:召开2022年重点工作部署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