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的三位同学,两位被隔离在宿舍,一位隔离在家,疫情让备赛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窗外还不时传来通知测核酸的喇叭声……
同样在“闭关”,他们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拿下全国大赛最高奖!
上周,就在校园闭环管理之时,“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经过近11个月的赛程,到了最后扣人心弦的关键时刻——大赛竞演环节。
华东师大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李旭红、潘呈献、陈召琪组成的“闵大荒耕耘者”队按抽签顺序第七个出场,与全国14支晋级一等奖的队伍展开终极PK。
ı“闵大荒耕耘者”队和指导老师(自左至右:张润曦、陈召琪、潘呈献、李旭红、石春琦)
而参赛的三位同学,两位被隔离在宿舍,一位隔离在家,疫情让备赛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窗外不时传来通知测核酸的喇叭声……
可贵的是,他们处变不惊,云端同台,共屏联动,在短短6分钟内逻辑分明、条理清晰且富有节奏地完成了作品的特色与创新点介绍,最终胜出,拿下大赛最高荣誉创“芯”之星。
各自隔离线上作战
就在竞演前六天,华东师大校园因疫情启动闭环管理。
为了给学生提供技术保障和指导,团队指导老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润曦教授担心家里网速不行,主动选择留守办公室。
几位指导老师多次线上开组会,对竞演PPT一页页进行分析和完善,给同学们传授讲解PPT和答辩经验。虽然疫情形势严峻,大家镇定自若,学校提供的生活保障也让他们从容有序地为竞演做精心准备。
ı疫情期间,导师在线上进行指导
“虽然导师、同学因隔离而不能聚在一起,但我们一直一起在战斗。”队长李旭红说,“正是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团队的精诚合作,让我们能赛出水平,展现师大学子的风采。”
这是华东师大继2018年荣获首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特等奖(全国第1名)后,再次荣获该大赛最高荣誉。这两次获得大赛最高荣誉创“芯”之星的团队均来自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润曦教授、石春琦副教授、黄磊磊副研究员课题组。
此外,华东师大今年还荣获格科微电子专项奖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2项以及优秀组织奖,张润曦教授荣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流片”奖励以赛促新
“创‘芯’之星”团队可获得由组委会和赞助商提供的MPW流片奖励(价值约50万元)、奖金5万元和获奖证书。
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而言,进行流片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40 nm工艺的流片费用约为70-100万元,对于大部分科研团队来讲都是一大难题。课题组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通过和芯片设计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流片支持,把芯片设计落到实处。
近5年来,课题组获得的流片支持价值约1000万元。课题组通过产学研合作,保证了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有1-2次、每位博士研究生至少有3-4次先进工艺的流片机会。
ı“闵大荒耕耘者”队竞演
“我们坚持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张润曦说,“学生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华东师大研究生院积极支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重大重要学科竞赛,每年设立专项大力支持学科大赛的各项活动,强化重点成果培育。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设立双创中心、成立科研团队、开展企业协同育人,坚持“以赛促新”,推动学院学生不断在各类比赛中创获佳绩。
获奖学生陈召琪说:“我们要发挥学校、学院和实验室的优势,在集成电路行业深耕细作,努力成为高素质的集成电路新新人才,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出一份力。”
强手如云
抢占集成电路新工科高地
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大主题赛事之一,服务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旨在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集成电路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
自去年4月大赛启动以来,从初赛时的PPT、演讲视频、技术报告到决赛时的笔试、机试,在张润曦、石春琦、黄磊磊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报告、模拟演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闵大荒耕耘者”队从初赛499支队伍的激烈角逐、决赛152支队伍的多轮PK中,成功晋级到15支一等奖队伍的大赛最终竞演环节。这15支一等奖团队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队伍3支,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队伍各2支,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队伍各1支,可谓强手如云。
ı“创‘芯’之星”团队发表获奖感言
这次大赛,华东师大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共组织9支队伍参赛,其中7支队伍入围决赛,入围率高达77.78%、位列全国第一。该赛事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所高校获得过两次以上大赛最高荣誉创“芯”之星。华东师大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体现了学校在新兴工科集成电路学科上的深厚积淀和集成电路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上的不懈努力。
“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华东师范大学获奖情况
文|田波澜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