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沃柑喜迎丰收,当地农户笑开颜。
广西都安“圳品”瑶山牛养殖场。
深圳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消费帮扶直播周带货活动,主播正推荐深圳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
深圳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积极动员、主动协调,深圳与对口地区消费帮扶企业进一步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市场互通,累计采购特色农产品和消费帮扶产品超1375万元,助力深圳抗疫保供。同时线上举办多场消费帮扶直播带货活动,努力做到服务战疫与助力乡村振兴两不误。
2月22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
深圳紧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主动探索,积极作为,率先启动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的行动。2022年一开年,即印发了《深圳市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示范什么”“为什么示范”“怎么示范”三大方面,创新推出“四大四好”举措,即“强化大协作,完善好机制”“优化大政策,扶持好产业”“提供大服务,打造好品牌”“依托大市场,拓展好渠道”,进一步推动深圳消费帮扶全面提档升级,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衔接过渡,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全国消费帮扶“深圳样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深圳具有市场、科技、品牌、区位、机制等五大优势。”深圳市委党校教授申勇表示,《方案》推出的“四大四好”创新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推进乡村振兴的区域联动,打造乡村振兴的“深圳样板”。
记者从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了解到,深圳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的行动,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深圳这一“先行示范”做法。
政企合力共奏帮扶最强音
眼下正是广西沃柑成熟采摘季。位于广西德保县那甲镇餐甲村的千亩柑橘果园里,黄橙橙的沃柑挂满枝头,颗颗圆润饱满,果香四溢。这里是深圳点筹网与当地合作社联建联营的深圳菜篮子基地,每年有一半的蔬果销往深圳市场。
在粤桂协作工作队(原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深圳点筹网将“DC农业味蕾大数据系统”应用到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德保的沃柑帮扶实践当中,通过数字农业技术和互联网电商平台链接沃柑消费端和生产端,以订单倒推前端生产、种植、分拣加工、物流、仓储、配送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精准对接各大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商超生鲜门店等多元化销售渠道,不仅解决当地农企种植、采收及产品销售等问题,改变了以前仅以“通果”形式销往农批市场的单一局面,也提高了德保沃柑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已与当地十多家大型沃柑合作社达成种植合作关系,通过大数据系统集合需求导入订单到德保,并指导帮助经营户在产地完成果品分级、包装,提高产地收购价,将更多的效益留在当地。”深圳点筹网副董事长赵学生告诉记者,德保沃柑电商销售占比从过去的8.9%增长到18.3%。去年线上销售量超2228万斤,销售额突破1.36亿元,带动当地400余户脱贫户增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深圳将消费帮扶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的优势,建机制、搭平台、找企业、拓渠道,不断完善消费帮扶利益联结链条,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发力,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可持续消费帮扶模式,推动消费帮扶提档升级。
其中,政策引领是深圳推动消费帮扶形成“好机制”具体举措之一。立足市场程度高、消费潜力大等特点,深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围绕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推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政策,发动全市1000余家预算单位以不低于30%的预算额度定向采购消费帮扶产品,并安排消费帮扶专项资金,提高了消费帮扶机制的“含金量”。
为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深圳通过因势利导,鼓励深圳龙头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建设农产品供深基地,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配套化发展,并出台相关资助补贴政策,支持培育积极参与消费帮扶的优质企业。譬如,深圳对符合申请条件的“菜篮子”基地认定项目以及对口帮扶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助;对采购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南山区投入750万元财政资金专项拨付给对口地区用于消费帮扶提档升级。
2021年,深圳直接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达11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圳深入实施消费帮扶“四个好”长效机制的创新做法,获得国家发改委充分认可,并被评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单位”。
“圳品”搭桥构建全产业链
上午不到9点,家住宝安西乡街道的文阿姨拉着日常买菜的小拖车,匆匆赶往附近的福中福市场“瑶山牛”专卖店排队抢购新鲜牛肉。“早点到才有得选,过了11点大概率会空跑一趟。”有着近一年抢购经验的文阿姨说,自家“老中少”都喜欢吃这家的牛肉,不仅肉质鲜、口感好,而且价格也适中,每次都会多买一些。
此时,800公里外的广西都安,深圳帮扶引进的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如往常一样繁忙。现代化的屠宰加工车间里,一大批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活着。现宰的“瑶山牛”按部位被分割成数十种产品,全程冷链运往深圳。
“每天最少有2车新鲜牛肉发往深圳,订单量大时,会再增发一两车,都会赶在当天晚上12点前运抵宝安西乡仓库,确保次日一早深圳市民就能买到。”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深圳分公司负责人莫维奇告诉记者,2021年深圳市场销售额超8000万元,实现大幅增长,市场化渠道占比超过80%。
“瑶山牛”走俏深圳市场,“圳品”功不可没。2020年,宝安区通过粤桂协作平台,帮扶广西都安“瑶山牛”等4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都安嘉豪公司成为首批供深基地。同时在政策、平台、品牌、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瑶山牛进入深圳以及大湾区市场,打通全产业链帮扶“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瑶山牛专卖店已在深圳开设了55家,月均销售额超600万元。此外,都安嘉豪公司每天向华润万家华南区100家门店供应1至2吨“瑶山牛”。2021年,“瑶山牛”还成功打入美团买菜等多个市场化销售渠道,全国销售额累计达1.8亿元。
莫维奇坦言,贴上“圳品”标签,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大有裨益,让“瑶山牛”在大湾区市场更具有竞争力。
一辆辆载着“致富牛”的货车在给大湾区市民送来新鲜牛肉的同时,也为广西都安脱贫群众送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都安,在深桂对口协作下探索出了“贷牛还牛”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8万名村民脱贫。如今,当地已经形成了“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肉牛养殖格局,存栏肉牛超8万头,构建起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实现了瑶山牛从农场到市场、从基地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带领着当地群众同奔小康。
事实上,瑶山牛只是深圳以“圳品”评价为纽带,持续增强对口帮扶地区内生动力,构建消费帮扶可持续机制的群山一峰。
广西大化的七百弄鸡销往北京、河源龙川的山茶油畅销大湾区……近年来,深圳因地制宜将对口帮扶地区优质自然资源与深圳的资金、科技、管理、市场优势结合,通过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的“圳品”帮扶模式,从源头有效促进对口地区消费帮扶产品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帮助广西沃柑、百色芒果等110个深圳对口地区优质农产品贴上了“圳品”标签。
不仅如此,深圳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圳品”认证过程中,还与对口地区签订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建联营模式,建立供深农产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仅广西就有37个农产品基地,被认定为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
市场化运作挖掘“好产品”
在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汇聚了汕尾大米、新疆干果、广西沃柑、巴马饮用水、河源山茶油、西藏牦牛肉干等上千种来自深圳对口帮扶8省、自治区60县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
记者在云南馆的货架上看到,一袋外包装印着猪八戒卡通形象的五花腊肉很引人注目。“这款腊肉选用的是云南昭通农家散养的土猪肉熏制而成,很受深圳消费者喜欢,回购率很高。”云南馆负责人潘权说,2020年以来累计销售额约达115万元,去年云南腊肉还入选为深圳消费帮扶“百强好产品”。
事实上,热销深圳的云南昭通腊肉,两年前只是一块晾在当地村民屋头的自制腊味。2020年上半年,深圳海吉星消费中心负责人郑英鹏带领团队赴云南昭通考察时,无意间发现农户家中的腊肉口感很不错,便建议云南馆尝试进行市场化运作,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帮助开拓销售渠道。
“我们从农户收购了首批土猪肉,交给当地有资质的加工厂代工,并送第三方品质检测,获得合格质检报告后,统一包装标签标识,并配上可溯源产品信息的条形码,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上市要求。”潘权告诉记者,从农家土产蜕变为合格商品的云南腊肉,通过深圳单位集中采购等渠道端上了市民餐桌后,收获了一批“回头客”。
在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指导下,云南馆针对性地持续加强品控,完善包装、生产管理,仅1年多时间里就为腊肉换了数次包装设计,并注册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竞争力。潘权表示,云南腊肉在深圳销售额稳步增长,激发了当地村民养殖土猪的热情,并带动了周边产业在当地的发展。
记者采访注意到,与云南腊肉一起上榜“百强好产品”的还有汕头南澳的紫菜、宅鱿,汕尾的油柑茶,河源的盐焗鸡,贵州毕节的红心鸡蛋等。它们都是深圳通过消费帮扶将对口地区的自产自销土产打造成适销深圳市场的优质产品、品牌产品,具备着当地特色、味道正宗、品质有保证、生产规模化、价格实惠等共性。
“去年毕节红心鸡蛋在深圳钱大妈总销售额上亿元,我们已经是钱大妈的战略供应商,合作很稳定。”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贵州馆负责人周虎说,在深圳各方的帮助下,“百强”好产品毕节鸡蛋已经在当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如今每天有1000至1500件(每件360枚)鸡蛋从毕节销往深圳,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养殖热情,也解决了脱贫群众的就业问题,为他们带来了可观收入。
在好产品的推广上,深圳不遗余力。从开展好产品进饭堂推介行动、在“圳帮扶”线上商城开设“好产品百强”专区,再到打造深圳潮汕、客家美食文化节,结合消费热点组织消费帮扶年货直播带货周、新春闹元宵直播带货等多场主题直播活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搭建了一个又一个“舞台”,不断提高“百强好产品”知晓度和辨识度,不仅为深圳企业采购、市民选购消费帮扶产品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还为深入培育好产品提供了动力。
加强好产品培育,加大“百强”优质品牌打造力度,是深圳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方案》中提出,要围绕“百强”好产品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推动深圳各级预算单位优先采购好产品,广泛动员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商超、龙头企业等与“百强”好产品等优质产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
拓宽渠道畅通“最后一公里”
“巴马矿泉水口感不错,价格也实惠。”市民李先生周末常与朋友相约在福田体育公园打羽毛球,去年偶然在公园的消费帮扶专柜自助购买了一瓶饮用水后,发现品质价格都“在线”,与市场常见的品牌饮用水没有差别,以后每次来都会买上一两瓶。“这个专柜还有些小零食,也挺好吃,偶尔会买些解解馋。”李先生说,发现专柜里有不少是消费帮扶产品,正好“以购代捐”。
2021年年初开始,一台台红色的消费帮扶专柜出现在深圳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公园、高校,售卖的商品30%以上是消费帮扶产品。“截至目前,鸿济已经在深圳投放消费帮扶专柜600余台,进柜的消费帮扶产品都是产地直供,且生产供应稳定,标准包装,口味品质经得起市场检验。”运营商深圳鸿济生态农业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专柜新增消费人次达167万,实现总销售额683万,其中帮扶产品销售额占比达35%。
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消费帮扶专柜只是在深圳消费帮扶销售网络体系的“冰山一角”。在线下,深圳已经形成“1+10”市区两级消费帮扶中心,开设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2176个,在深圳市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和公共场所设置消费帮扶展销点,“点线面”相结合织密消费帮扶销售渠道,扩大直销规模。
位于福田农批市场二楼的福田区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货架上摆满来自广西河池、广东河源、新疆喀什等对口地区的200多种特色农产品。“开设3年多来,我们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针对性采购对口地区农产品,不仅帮助当地规避了农产品滞销风险,也打开了当地农特产品的上行通道。”福田区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展销中心、深圳望家欢农产品公司有关负责人朱江说,该中心集展销、洽谈、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2021年销售消费帮扶产品达1.04亿元。
据介绍,望家欢农产品公司还充分发挥自有优势,从销售端推动帮扶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在河池罗城成立分公司,投资建设蔬菜基地、电商帮扶产业园,形成“产地+市场”“线上+线下”的可持续帮扶模式,带动了当地脱贫户就业增收。
深圳消费帮扶销售渠道网正越织越密、越拓越宽,并在“云”上大展拳脚,构建产销精准对接机制,让生产端的“最初一公里”与消费端“最后一公里”越来越畅通。
2021年,线上成功举办的第三届深圳市帮扶合作交易博览会,签订帮扶地区农产品采购意向协议43个、产业投资意向协议39个,实现“云签约”金额达143.9亿元,极大促进了深圳与对口地区资源、需求有效对接。
深圳着力打造协同创新的开放平台,不仅搭建了“圳帮扶”线上商城、“圳帮扶集市”“圳帮扶数据平台”三大平台,打造“互联网+金融科技+数字帮扶”新模式,还持续推动“圳帮扶”与淘宝、京东、“i深圳”、深工惠等平台链接,发动组建深圳消费帮扶直播互助社,探索消费帮扶新方式。
“自2020年上线以来,‘圳帮扶’共有102家帮扶企业进驻运营,链接帮扶地生产商近1000家,累计活跃注册用户30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额达5亿元,益农助农人口超10万余人。”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圳帮扶”历经6次改版,推出小程序、APP端两大版本,支持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引入拼团、智慧客服等功能。
据了解,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等部门的牵头指导下,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正开发建设的产销对接和招商平台已完成内部测试,预计3月底正式在“圳帮扶”上线,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销更精准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