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人物
美国媒体能有多“双标”,
看看布伦南的操作,
大家就知道了。
9分钟采访,23次抢白,全程咄咄逼人、粗鲁无礼。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头牌”主持人——玛格丽特·布伦南,在采访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时的表现引发争议。
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留言质问她:“为什么不能让采访对象把话说完?”
布伦南早已是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粉丝。按理说,她不该这样不专业——同一天,在采访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乌克兰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等人时,她可没有一次“抢话筒”。
如此大搞“区别对待”,背后只有一个解释:又是美式“双标”!
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吴非看来,布伦南这波操作“基本上是上级的指示”,“其实九成都是没有必要的打断”。
23次无理打断
当地时间3月20日,秦刚接受美国CBS节目《面向全民》的直播访谈,主题是向美国观众介绍3月18日中美元首通话的情况。
自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以来,秦刚曾多次接受美国主流媒体采访,但讲话内容屡遭剪辑,甚至被忽略。
比如2021年底,他在华盛顿接受多家美媒联合采访,谈论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美国主流媒体事后却鲜有报道。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
直播访谈总可以避免美媒再次“集体失声”吧?
原本是希望换种方式,他能够更加全面和充分地传达中国立场。没想到,美媒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这场访谈一开始就露出不太好的苗头。
秦刚正介绍中美元首的通话内容,话还没讲完就被布伦南打断,她转而问道:“你们会向俄罗斯提供资金和武器吗?”
在得到秦刚明确否定的回答后,她还继续追问:“中方真的不会吗?”
之后,布伦南接连打断秦刚的回答。往往秦刚话还没说完,她就快速开始下一个问题,仿佛在主持一档快问快答的综艺节目。
甚至在秦刚说“谴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需要智慧、勇气和有效的外交手段”后,她还抱着自己的预设立场不放,一头栽进“为什么中国不孤立普京”的死胡同中。
·3月20日,布伦南(右)采访中国驻美大使秦刚。
如今,“谴责俄罗斯”已经成为美国主流媒体的“执念”。3月19日,美联社还专门发文分析“非洲为何不谴责俄罗斯”。
直播访谈即将结束时,眼看无法从秦刚这里获得自己“想要的回答”,布伦南气急之下便将话题扯到新疆上。秦刚回应:“绝无所谓侵犯人权的行为。”
秦刚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的表现,与布伦南形成鲜明对比。
直播一结束,CBS的推特账号评论区就被外国网友“冲”了,很多人对布伦南的这种采访方式表示“接受无能”。
·布伦南(资料图)。
观众固然爱看记者与受访者的激烈交锋,但如果记者多次抢白、预设主观结论、借题发挥,甚至企图激怒受访者,难免显得居心叵测。
有人批评说,布伦南的采访是“可怕和可耻的”,她在引导谈话并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还有网友看透了布伦南的目的,说她“强行阻止中国大使回答问题的空间、时间与连续性,通过这种操作减少中国大使的评论窗口”。
涉华采访爱“挖坑”
这已经不是布伦南第一次出现类似操作。而且,她这一招尤其喜欢用在中国人身上。
2020年2月9日,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布伦南采访。
她上来就“挖坑”,称美方多次提出希望派遣疾控专家帮助中方,为何中方一直无视这些提议,中方是否不希望美疾控中心参与。
崔天凯一眼识破,首先纠正了其问题中的“陷阱”,表示不赞同“无视”这种说法。他接着摆事实,表示很多美国专家已经被列入世卫组织推荐的专家名单,中美两国在政府、疾控中心以及学术机构等层面都保持着联系。
在此过程中,布伦南也一度抢白,试图打断。
·崔天凯回应的过程中,布伦南也打断他,执拗地说“但你们没有答应”。
作为从业20年的“老记者”,布伦南这些操作严重背离专业性。那么,她是如何一步步跑偏的?
她1980年出生,父亲在华尔街做金融业务,母亲从事艺术类工作。其丈夫是叙利亚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律师亚多·雅库布,两人相恋多年,步入婚姻后育有两个儿子。
1998年,布伦南念完高中,随后就读于弗吉尼亚大学,并于2002年获外交事务和中东研究学士学位。
毕业后,她在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开启商业新闻生涯,重点关注消费者问题,参与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报道。
·布伦南在CNBC时期的采访截图。
不过,布伦南的兴趣还是在国际政治。在她看来,随着商业席卷全球市场,商业故事和国际政治是分不开的。
2009年6月,布伦南离职加入彭博社,报道影响金融市场的政经新闻,采访过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多位国际政要,并主持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现场直播节目。
2012年,她负责彭博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报道。但不久后,她突然离职去往CBS,从此开始在华盛顿从事白宫新闻采访工作。
在CBS工作期间,她参与过伊朗核协议、叙利亚化学武器协议等多起外交谈判的相关报道,拿过一些新闻奖项,还因此拿到了尼亚加拉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布伦南在CBS颇受重用,事业称得上是顺风顺水。而“跟中国对着干”似乎也逐渐变成了她“捞好处”的手段。
·布伦南经常以职业装扮出现在公众面前。
“双标”背后的舆论打压
在美国,政客与媒体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吴非教授介绍称,和负责美国国内报道的工作人员不同,美国国际报道的记者基本上属于政府豢养,是美国利益代表的一部分,有着典型的“只唯上”心态。
“美媒国际记者的立场,就是其上级的立场,美媒在国际新闻的平衡报道上几乎全部是灾难案例。如果得不到预设立场的答案,那采访内容就完全不会出现在报道中。”
吴非还表示,“美国政府一到国际社会就开始飞扬跋扈,美国的国际新闻记者也完全没有职业标准,没有监督精神。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乱象,代表了美国政府思想的混乱。”
包括CBS在内的美国传统三大商业电视网加上CNN,都属于亲民主党的自由派主流媒体。这些媒体在涉及“人权”等问题时一向对华不友善。但右翼共和党政客仍嫌不够。
2021年4月,共和党反华参议员科顿点名批评CBS等四大美媒,称其对中国的立场偏软,言下之意是“反华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华”。在这种气氛下,美国记者们摆出对华偏激姿态,似乎也成了“政治正确”。
·科顿点名CBS等四大美媒。
有专家分析认为,布伦南采访态度“双标”的背后,其实是来自美国官方的舆论打压,也再次从侧面映射出西方舆论界与政治捆绑的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西方政客动辄攻击别国没有新闻自由,自己却在俄乌冲突中大搞俄媒禁言行动,其实也与布伦南采访秦刚大使时的失衡表现如出一辙。
一些西方媒体早已成为“信息战”工具,继而在各方面秉持“宽以待己,严于律他”的双重标准。布伦南采访中的别扭表现,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