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通报:2022年3月1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3例,其中2例确诊病例和10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在上海发布留言评论区,有网友询问:“网上说闵行一个工地有63个感染阳性,会不会有溢出来的风险?”对此,上海发布回应:“前期根据区域排查和疫情防控需要,已对该区域进行封控,人员落实集中隔离管控。上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今天上午在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3月18日发布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比较多,除了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外,主要是从主动筛查中发现的。本次筛查结果初步显示,疫情具有区域性聚集特征,也发现了部分隐匿感染和传播。说明筛查是非常及时、必要和紧迫的。通过这次筛查,为及时阻断疫情局部暴发和社会面更大范围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筛查,共同为防疫工作一份力。
近期,上海在全市重点区域开展切块式、网格化的核酸筛查,不少市民希望了解筛查的相关政策。今天上午,邬惊雷介绍了最新的管控筛查举措:从3月18日起三天内,我市对非重点区域内人员分时分批次开展一次免费核酸检测。
在此前的发布会上,相关人士也介绍过上海对重点区域进行筛查的情况。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梳理了以下几个话题:
非重点区域
从3月18日起至20日的三天内,针对非重点区域内人员,以街镇为单位,分时、分批次开展一次免费核酸检测。
已有3天(18日-20日)内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已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已有例行加密核酸筛查工作机制的人员,不在此列。
非重点区域开展的筛查没有要求管控。
在参与筛查时,需要做到:
按照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分时、分批前往采样点,不要自行前往,以免造成长时间等候。
在检测前务必携带好身份证、手机,提前在健康云进行登记,做好“登记二维码”的截屏保存,并在采样现场展示和扫码准备。
参加采样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和相互交谈,防止采样时交叉感染。
积极配合各采样点医务人员做好样本采集;自觉维护采样点秩序,服从引导安排。
非重点区域筛查后能否出门
针对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不要求封闭小区管控,但市卫健委建议和鼓励市民采样结束后,“非必要不外出”,少流动,静下来。
重点区域
在3月16日、17日,对重点区域内的人员(已处于管控区域内的人员除外)进行2次核酸筛查。既有已在闭环管理中的高风险岗位、已在例行排查工作机制的人员,按照原有机制继续开展例行筛查。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不采取“2+12”措施,各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不得擅自加码。
“重点区域”的划分依据:以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出现病例和感染者的情况,及其在区域、单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点,结合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社会特征、经济活动特点等综合因素确定。
根据这轮筛查要求,筛查区域人员应该在当时居住地保持相对静止,在48小时内接受两次核酸筛查。两次筛查,其实包括采样、标本运送、处理、检测、报告等时间。因为各个区筛查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提倡已经完成筛查的人员,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尽量别外出,最大程度避免筛查期间人员规模性的流动,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重点区域何时解封
根据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街镇采取差别化核酸筛查和防控处置措施,及时发现隐匿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目前,上海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3月18日起,在本市网格化核酸筛查重点区域内、连续两天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部分街镇,予以解除管控。
但是,如果发现相关区域有核酸结果异常的报告,那么将根据该区域筛查出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多还是少,年龄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别是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断扩散传播风险的可能,动态调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
小区管控排查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一般先启动两天闭环管理,但是,管理过程中可能情况有变。比如,一旦管控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所在场所和涉及的人员可能需要调整,要进行“提级管理”。不同情况导致涉及场所和管控人员相应延长管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