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观,字正孚,号崧岚,山东临清州邱县人(今河北邯郸市)。初登仕途担任广西永福县令,后调补天保任县令,历任开原县令、宁远知州、山西河东兵备道、山西布政史等职。他为官清廉,十分体恤民情,深得百姓拥护。
刘大观不仅是一代诗书大亨,更是深谙为官之道在于体恤民情。刘大观自1779年至1789年在广西任职十年。1979年2月,融县县令姚文光被革职,刘大观任融县(今融水县)县令。期间,因为连续大雨,柳江爆发洪水,水势汹猛,融县县城受到威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大观没有退缩,而是率领全城百姓用土袋子、草垫子和棉絮加固堤防抵抗洪水。洪水退去,百姓没有栖身之所,缺衣少食饥寒交困,刘大观破除陈规,开仓赈灾后才上报朝廷。他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一心为民,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
1783年,刘大观调往天保县(今德保县)任县令。他主政之下的天保县政治清明,百姓生活一派安居乐业。当时,天保县每月收上来的公牒仅有一两张,县内没有乞丐、盗贼,有时候一年之中竟没有关押过一个犯人。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每年岁末都会自发背来柴火、粮食、鸡、猪等给他。在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中,把刘大观治理之下的天保县比作世外桃源:“月下秧歌四起,方知桃源风景,尚在人间。”可见刘大观在任天保县县令时,治理政务有道,百姓安居乐业。此外,他还亲自率领民众在天保芳山种植竹子、树木和花卉以供登山观赏,成就了芳山美景。
刘大观明察秋毫,秉公执法。嘉庆元年三月,刘大观升任宁远知州,由于实行德政,百姓不生事端,期间无人上诉公堂,以至于州署公堂前的草长得把道路都遮盖了。此外,他更是注重修身养德,在州署院内的空地建造了三间简陋房屋,取名“退思草堂”,闲暇时就在这里读书,他为草堂写了一幅对联:“袍笏呼来先拜石,管弦挥去独听松。”以此表达自己达观淡泊、置功名于度外的超然心态。他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勤政爱民。嘉庆九年(1804年),刘大观调离宁远州,百姓舍不得他离开,聚集在城外相送,足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德保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