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倒春寒”牵动人心,未来两周防控是关键考验

日期:03-17
疫情中国吉林市新冠肺炎环球时报吉林

【环球时报记者樊巍赵觉珵万琳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辛斌】中国内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日达到1860例,但较前一日回落近半。“要相信我们国家一旦发现哪个地方出现了疫情,就一定可以把它扑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在已经取得国际公认的疫情防控巨大成功的背景下,目前中国内地疫情正在经历的这一轮“倒春寒”,格外牵动人心。

而中国政府防疫政策的最新动向,包括刚刚公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以及新冠病毒抗原自测盒的推广等,更引发各方关注解读。眼下欧洲多国正因急于“解封”面临新一轮疫情反弹,外界更多地开始相信: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是“停一下,为了更好的出发”。

16日,沪指涨幅超过3%,一扫前一天大跌5%的阴霾。有分析认为,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出台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的召开鼓舞了市场信心。

中国疫情“倒春寒”牵动人心,未来两周防控是关键考验

3月14日,江苏南京。加强公路和交通场站管控,严控聚集性活动,加强旅游景区、社区管理。当前,当地全面升级疫情防控措施,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阻断疫情传播。泱波摄

“无论哪个城市跌倒,都将得到国家的帮助”

3月15日0—24时,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病例1860例(其中吉林1456例),比前一日新增本土病例数(3602例)少了近一半。

据路透社16日报道,15日中国内地报告本土病例较上日回落近半,分布在21个省区市,吉林、山东和广东病例数居前。此外当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94例,亦有回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表示:“未来两周是关键,决定现有政策是否真的能有效遏制感染增长,甚至像我们去年看到的那样,在一个城市实现完全零病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6日称,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之前几波传染性较低的病毒变异。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内地新增确诊数字可能听起来较低,但对于一个在整个大流行期间一直通过严格“清零”政策来遏制疫情和传播链的国家来说,这数字是惊人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日前对媒体表示,虽然我国当前面临的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但在“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克服麻痹思想,再接再厉,坚持严防死守不松懈,扎实落实常态化防控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国疫情形势在未来几周就一定会得到明显控制。卢洪洲院长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只要我们发现疫情,即使一时找不到源头,但通过核酸检测的手段,就能斩断后续的传播链。

3月14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在疫情防控会上表示,该省疫情中心吉林市的疫情要在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香港《南华早报》16日引用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的话说,尽管吉林的病例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她相信疫情将得到控制。她说:“我对内地的疫情控制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即使吉林有这么多的病例。因为这个系统保证,无论哪个城市跌倒,都将得到国家的帮助,最终战胜困难。”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力16日在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吉林省正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感谢国家支援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截至14日,来自多个省份的近1000名医护和核酸检测人员已经前往吉林支援抗疫,仅14日一天就有9趟包机抵达长春机场。民航系统连续两天将抗原检测试剂运抵长春。

《华尔街日报》16日称,中国实施的防疫措施因地区而异,期限长短不一,具体取决于疫情规模和当地条件,包括人口密度和政府可利用的资源。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预测系统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在当前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下,中国内地本轮疫情预计将于4月初得到控制,预计累计感染约3.5万人。

新版方案减轻医疗负担

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涉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解除隔离标准等若干事项的重点修订。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称,中国官方推出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出轻症病例可免入院治疗,并缩短出院后健康监测时间,“释放出放宽防疫管控的信号”。和此前版本相比,第九版方案在病例判断、收治标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以及出院后健康监测期都有明显调整。中国官方向来将“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分开计算,但新版方案中已经不再提“无症状感染者”。在收治标准上,前一版方案要求疑似及确诊病例都应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而新版方案要求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对轻型病例只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要求到定点医院集中治疗。根据新版方案,感染者在解除管理或出院后,只须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不仅时间缩短,监管强度也降低。诊疗方案调整后,轻症病例占用的医疗资源将大幅减少。结合本周中国政府开放抗原自测试剂的售卖,轻症病例可实现自测和居家治疗,有助减轻医院负担、避免医疗资源挤兑。而缩短出院后健康监测期,则进一步减少患病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国内一位不具名的传染病学专家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方案》调整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为适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强、轻症病例较多、病死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第二,让医疗资源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与应用。香港大学生物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则评价称,《方案》从实际出发,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加常态化。在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并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即利托那韦片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写入诊疗方案。卢洪洲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特效疫苗和有效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未来全面放开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吸入性的有效的疫苗,我一直强调吸入性的,这种疫苗在呼吸道可以产生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守住底线,保留政策空间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15日报道,欧洲多国因急于“解封”而面临疫情反弹的风险。上周,奥地利叫停了强制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法令。法国从本周一开始解除几乎所有限制措施,包括不再强制民众在学校、办公室和商店等多数公共场所戴口罩。德国将于本周日结束其剩余的疫情限制措施。英格兰将于本周四取消最后的限制,并于4月1日结束免费大规模核酸检测。“但与此同时,疫情在欧洲正再次变得越来越明显”。报道称,随着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BA.2迅速传播,德国新冠病毒感染率连续4天破纪录,奥地利新增病例也达到新高,荷兰病例则在解除几乎所有限制后翻了一倍。法国首席流行病学家德尔夫雷斯在接受当地电台采访时敦促民众保持谨慎,并建议高风险人群继续戴口罩。他说:“新冠肺炎大流行还没有结束。”

CNN评论称,随着越来越多新冠变异毒株的传播,许多国家放弃了严格的“清零”政策,转而与病毒“共存”,而中国依然在坚守“动态清零”。有中国网友发微博称:“如果我们仓促行事,会吃苦头的。”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现在还达不到逐步放开的条件,如果想要逐渐放宽防控,有两个漏洞需要堵上,第一个就是解决接种疫苗后抗体自然减退的问题。对老年人而言,抗体下降得更快,有些可能接种两次依旧没有产生抗体。另一个漏洞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接种率依旧偏低,不管哪一种毒株,对这一类人的威胁都很大。“我个人认为如果把这两个漏洞补上,中国就可以逐渐地放宽限制”。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虽然国内防疫政策处在调整期,但仍需要坚持“动态清零”,尚不具备大规模放松甚至“躺平”的条件。

《纽约时报》16日对中国严格防控新一轮疫情表达不满,称“他们正在实施给全球供应链增添混乱的封闭管理和限制措施”。文章称,中国的制造业约占全球制造业的1/3,政府实施的防疫措施“正在打乱丰田和大众汽车、苹果手机等制成品的生产,也在打乱电路板和计算机缆线等零部件的生产”。

不过,“外交学者”网站16日引用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彭蔼娆的话称,“除非全中国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否则不会出现特定商品的真正短缺,例如手机”。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中国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是用“有针对性的封锁”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他说:“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进一步疲软。但我认为,这为决策者提供了更改其防疫政策的空间。”

安徽马鞍山新增6例无症状感染者,全市出租车网约车暂停运营 百姓心中永远的“光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