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检察助推歌乐山绿色转型 山城"绿肺"重焕生机

日期:03-14

山城“绿肺”重焕生机

重庆沙坪坝:能动检察助推歌乐山绿色转型

休闲钓、喝刨汤、摘果蔬、亲子攀岩、户外探险……如今,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点景区歌乐山好不热闹。趁着难得的好天气,不少市民“扎堆”山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探险乐园等地,一番暖意融融,一派岁月静好。可就在3年多前,这座山上曾散落着上千家家具和木制品加工厂,粉尘飞扬、噪音四起、废水乱排。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沙坪坝区检察院通过3年多的能动履职,让这片山城“绿肺”重焕生机。

工业上山“绿肺”患病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9%,被誉为“山城绿宝石”。然而,这座名副其实的都市“绿肺”,也曾患过“粉尘病”。

“以前我家旁边的小水沟,天气再热都不会窜出臭味,现在却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2018年8月,沙坪坝区检察院接到当地群众举报:歌乐山上的简陋小厂房和居民房混建在一起,废弃木块、油漆桶等被随意丢弃堆放在路边,锯木灰飞散在空气中,黝黑发臭的污水直接从厂房排出。

为此,该院联合环保部门、当地镇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前往茅山峡、山洞村、新开寺村等家具厂、木制品厂集聚地多次走访调查。“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薄弱,经过有的地段时,漫天的粉尘和难闻的气味让路人不得不捂住口鼻。”该院检察官蒋荣表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周边的群众早已苦不堪言。

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起,这些聚集在歌乐山上的小厂房最多时有近2000余家。拿歌乐山镇来说,常住人口只有4万人左右,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密度计算方法,该镇每千人拥有企业20余个,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在这一主城“肺叶”上,生产型企业密度如此之高,是歌乐山难以承受之重。

而“工业上山”现象的背后,是一笔看似划算的“经济账”。

“企业到村里租地建厂房,会直接付给村民一笔租金,村民还能去企业打工挣钱。”歌乐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这个村有1000亩地,一年收入就有好几十万元,这比栽树种庄稼强多了。”正因如此,在利益驱动和示范效应下,各村工厂越开越多,仅新开寺村3.8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曾有数百家生产企业。

专项整治为歌乐山减负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沙坪坝区检察院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与区环保局及相关镇街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联合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拉网式”环境督察。

2018年9月,该院对此案立案调查,并于1个月后向所在地镇政府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积极履行辖区环境保护职责,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督促污染企业采取合理措施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治理,杜绝污染行为再次发生。

收到检察建议后,当地镇政府迅速启动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仅2个月后,其辖区内企业自行停产整改198家,自行搬迁279家。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检察院还联合区环保局、相关镇街,向沙坪坝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相关情况。同年9月,沙坪坝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歌乐山片区品质提升工程,对歌乐山上的“散乱污”企业开展集中清理和生态修复。

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经过2年多的污染防治攻坚,当地1000余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整治完毕。

生态“颜值”变现经济产值

如今漫步歌乐山,生态园、植物园、采摘园、石林景观等构成了一座集休闲旅游、田园风景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重庆市民假日休闲游的好去处。

“工厂都搬走了,噪音没了,油漆味也没了,这才是森林公园该有的样子。”目睹家门口的变化,歌乐山镇茅山峡居民王师傅由衷感慨。

“这两年,我们举办郁金香节、荷花节,实现旅游收入约5000万元。歌乐山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将持续推进歌乐山地区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不断提升歌乐山的品质,让重庆市民都能畅享山城氧吧的绿色资源。”歌乐村党委书记陈刚说。

此外,沙坪坝区检察院与区生态环境局、林业局、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加强协作,建立重点区域联合巡查机制,结合歌乐山产业分布特点和保护需要,针对歌乐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园等自然景观和革命遗址共同开展联合巡查。

“我们确定专门检察官‘包山’,每年定期在歌乐山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巡查和革命文物保护领域专项巡查,努力保护好这里的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沙坪坝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波说。

“在检察机关和多部门共同协作下,生态‘颜值’变现经济产值,当地老百姓在绿水青山中富起来,期待歌乐山的明天更美好!”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容器车间主任曾令琼表示。

前2个月全省外贸总值1334.5亿元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