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文旅文创插上腾飞的翅膀

日期:03-12
河南省河南博物院

来源:河南日报

3月9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的剧场里坐满了游客,不少人“为了一部剧抵达一座城”,来体验这部现象级文创产品。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河南正以超前的眼光,将文旅文创融合作为主攻方向,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样的新项目、新业态,全面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3月9日,本报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旅文创办副主任、资源开发处副处长张飞进行“云端”连线,就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博物馆群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鼓舞人心。作为文旅人深感责任在肩。”张飞说,目前全省各地文旅行业一派火热建设场景,就是为了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作为河南来讲,当前紧要的任务,就是围绕自己的定位,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体验地。我省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现了河南在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方面的责任和担当,对于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都有着重大意义。围绕“一年有声势、两年见成效、三年成品牌”的总体目标,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抓线推点”。推出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16条主题文化线路,选出110个“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展示项目。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将整合1.5亿元资金进行重点项目奖补。”张飞介绍说,这批项目将率先实现具象化、可感知、读得懂。目前,正在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优秀创意设计方案。

创意引领数字先行

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沉浸式体验“唐宫夜宴”小姐姐的动人舞姿。用手轻轻触摸三维国宝魔墙里的青铜器、汝瓷、唐三彩等珍贵文物,可以实现翻转、扩大,能看到国宝的微小细节。在“华夏古乐”厅,聆听8000年前贾湖骨笛的美妙音乐,让人恍然间不知今夕何夕。“沉睡”千年的无数文物,通过不断地被“唤醒”,走入大众视野。像记者一样,越来越多人被河南博物院“圈粉”,一次次的文化创新尝试,一件件爆款产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马萧林为记者揭秘道,“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他说:“河南博物院以‘大文创’为理念,目前已推出文创产品728款。为让更多人接受文化洗礼,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打造智慧博物馆,因为只有科技的赋能,才能让文物会说话、会唱歌、会跳舞。”

马萧林的“科技”理念和张飞高度吻合。在张飞看来,河南博物院在全国走红,背后最根本的逻辑是:数字科技持续赋能文化创意,为文旅文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工作方针是:创意引领、数字先行。张飞解释说,“文旅文创能否成支柱,核心在创意,成败在科技。”数字文旅是推动河南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文旅数字化是推动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

博物馆群添新成员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飞给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从2016年至2020年,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1家博物馆,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博物馆已达5788家。其中河南357家,居全国第三。

张飞说,博物馆群建设是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河南重点建设河南博物院新院、黄河国家博物馆、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整合郑州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打造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博物馆群落。提升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等,支持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今年,我们还将重点推动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开封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城摞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等重点专题博物馆建设。”张飞表示。

河南博物院在博物馆群建设中将承担起重要角色。对此,马萧林认为,博物馆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在进一步强化馆际合作的基础上,河南博物院将探索、理顺博物馆、旅行社、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服务性机构、文化企业等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记者刘春香)

3月11日0-24时 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修改92处 主要集中在稳经济促创新惠民生等方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