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增加支出已是共识。但一边大规模提高支出强度,一边缩减赤字就不寻常了。今天,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就释放了这两个看上去“背道而驰”的信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对人大代表作报告时说:“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两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新增财力来自哪里?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后的部长通道上解释:今年的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的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度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是去年的6.6倍。这个资金量就相当于提高赤字率1个百分点,财政的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
不仅如此,更让市场信心大增的是刘昆后面的话。他说,今年的财政政策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又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
这意味着,新增两万亿元以上支出后,我们的宏观政策空间仍充足。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发达经济体的“大水漫灌”政策正对新兴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让不少国家不得不看前者的“脸色”,小心其政策调整产生的外溢效应。
但是,欧美国家的政策工具事实上已经捉襟见肘。以美国举例,回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这两年,先是推出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开足马力“印钱”,后又推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之一——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经济,但直接导致了美国乃至全球通胀的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今年1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5%,创1982年以来40年的新高。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上涨5.1%,为1997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
面对市场质疑,2020年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在喊话:我们还有政策空间,还有充足的力量,我们的弹药还没有耗尽。到了2021年,鲍威尔只能承诺将不惜一切抑制通胀了。
加息是抑制通胀的重要手段,但这并非没有后果,如果美联储给过热的经济泼冷水,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就会增加,但更高的通胀将使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前路坎坷。这也是如今美国经济进退维谷的原因所在。
大洋另一侧的中国,2021年经济表现亮眼,GDP增长8.1%,CPI上涨0.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说,这与一些国家低增长、高通胀的状态相比,高下立判。
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必须重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国际司司长宋立认为,我国作为开放型经济体,需要密切关注欧美的政策,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与上轮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相比,当前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显著提升”。
宋立的底气来自于多方面,比如我国经济体量增大、韧性增强,发展前景广阔,回旋余地大;这些年,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工具充足、政策空间较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能够较好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等。
“(中国)弹药库里的弹药比其他国家多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形容,中国的政策空间既没有到天花板,也没有到地板,这就是有韧性、有弹性、有空间,这就是中国面对各种各样的形势,也能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的体制机制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年设定的各项指标也能说明我们的良好预期。今年1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5.1%和4.8%,而中国却选择主动作为,将目标设定在5.5%左右,对应的经济增长总量超过9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总量排在第11位的国家一年的GDP。
市场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2年,中国经济仍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的积极政策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在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作用下,今年部分经济指标已出现改善迹象,经济景气度和市场预期都有所好转。
压力虽然仍在,但企业的底气和预期强了不少。政府工作报告里说,2022年,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企业家代表们更看重今年的退税减税,机器一响,黄金万两,2.5万亿元(今年的退税减税)已经在路上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均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06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