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之所以在岛内引发高度关注,无非是出于“自我投射”心理。为了安定人心,民进党当局首度证实将量产“雄升”导弹,暗示将把台湾打造成美国希望的那种“刺猬”。用造导弹来安人心,先不说成效如何,起码证明民进党也是没啥招儿了。
台军发射“雄风2”导弹
3月3日,台湾“国防部”向“立法院”送交一份书面报告。这份报告与台湾“立法院”1月审查通过的“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案”有关,预算涉及金额约2400亿元新台币(约合1011亿元人民币),自今年开始分5年执行。其中关于“雄升”导弹的部分,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过俄乌冲突爆发,台军方顾不得保持这种“神秘”了。台“国防部”在报告中首度证实,所谓“雄升”导弹就是外界一直猜测的“雄风2E”巡航导弹,不过是增程型。台媒估计,其射程将从原来的600公里增加到 1200公里,能深入涵盖大陆内陆军事目标,可用于“源头打击”或“第二击”。台当局的如意算盘是:当解放军第一波兵力已在海上、准备登陆时,第二波兵力正在沿岸集结,此时台军就可用“雄升”攻击第二波的集结兵力。
“雄风2”反舰导弹(如图)与“雄升”导弹共用生产线
至于“雄升”预定量产多少枚,年产能是多少,台“国防部”又卖起了关子,只是说“雄升”和“雄风2”导弹共享生产线,两者合计年产能目前为81枚,未来可提高到131枚。不过,“雄风2”没必要造那么多,况且台海军已从美国采购400枚陆基“鱼叉”导弹,因此增加的产能多半是造“雄升”。
为了安抚岛内,台“国防部”这份报告还曝光不少其他“秘密”,比如说台“中科院”2021年造出各型导弹约500枚,扩建的厂房今年6月底前完工后,2024年的导弹产量将是2019年的5倍。产量提升情况如下:“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将从年产20枚提升为70枚;“天剑2”导弹系统将从年产40枚增加到150枚;“天弓3”防空导弹的年产能从48枚,提升为96枚。
台军这么“大手笔”,岛内都在猜测是为了执行所谓“刺猬战略”。台“国防部长”邱国正3月 4日含糊表示,台军本来就要有“防卫固守”,“任何武器装备,只要对台湾有利,当然也需要考虑数量”。
所谓“刺猬战略”是美国2020年提出来的,意思是用不对称战法构成与大陆的抗衡,其目的就是把台湾打造成像“刺猬”一样难攻。说白了就是大卖武器给台湾,不求台军能在台海水面和空域与解放军争夺控制权,而是侧重“以小博大”,让解放军顾虑到“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的风险”而不敢贸然对台使用武力。这样一来,美国一方面可以发发军火财,另一方面还能让台湾充当“炮灰”,自己则免于陷入战争升级的危险。
现在明白了,所谓2400亿元新台币的特别预算,其实是为了给美国老大哥“看门护院”。台湾为此付出的则是“真金白银”,到今年年底民进党当局一年以上公共债务未偿余额达到6.63万亿元新台币。要知道,台湾2021年的GDP为21.65万亿元新台币,也就是说这个举债数几乎相当于GDP的1/3。
花这么多钱把自己变成一个“火药库”,值吗?从军事角度说,大陆如果真的“武统”,势必先把台湾的雷达系统打掉,瘫痪数据链,让作战系统瞬间成为瞎子、聋子。“刺猬”一旦变成“瞎聋刺猬”,请问战力何在?再说了,台海问题历来就是政治问题,必须政治解决,不是靠台当局每年多造几枚导弹就能办到的。民进党当局不妨想一想,当自身被美国打造成一个“刺猬”时,浑身是“刺”的台湾就安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