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体化防控环境犯罪路径

日期:02-24

□刑事一体化是我国最具原创性的刑事法命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要义就是处理好刑法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作者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环境犯罪,应当从惩罚和预防一体化、预防体系一体化两大方面入手予以推进解决。总之,全书涵盖了环境犯罪相关的观念、预防、立法、司法、配套制度、对策研究等各个方面,是一部大而全、深而精的著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永恒的命题。这个宏大而深邃的命题落到刑事领域就是环境犯罪防控问题,即如何有效运用刑事手段实现保护环境之目的。虽然多年来我国在环境犯罪的立法等方面不断进步完善,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环境犯罪条款和内容的修订,但是从整体上看,环境犯罪防控体系建设、织密刑事法网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现实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理论界、实务界予以跟进研究解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董邦俊教授一直以来关注刑事一体化的研究。作为一名有担当、有情怀、有品格的学者,作者对以上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深度思考,结合自己在德国做访问学者、在地级市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以及多年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丰富理论及实践经历,立足全球化视野和一体化思维,从犯罪预防、刑事政策、立法、司法的适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有建设性、针对性、实操性的对策建议和解决之道,形成了《环境犯罪防控对策研究——基于全球化、一体化视野》这本实践导向、理论深厚、内容丰富的力作。该书以全球化和一体化为研究视野,特色鲜明。

首先,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回溯古代先贤思想,观照当下现实问题。诚然,现代环保理念和制度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代也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伟大思想。在书中2万多字的序言和相关章节内容中,作者首先梳理了中国古代环保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演变历程,探寻我们国家、民族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根源和文化脉络,回溯诸子百家关于人与自然的哲思,以及古代环保制度、专门机构设置、人文美学等,其中一些内容如今看来都闪烁着理性和人文的光辉,值得当下借鉴。虽然作为一本研究犯罪的专业书籍,主题看似“冰冷”,但是作者为其赋予了温暖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这是一本有厚度的书,以全球化、一体化思维为引领,贯穿环境犯罪防控各方面。本书第一条主线是全球化思维。作者全面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生态伦理观念演变、域外刑事对策分类研究、危害国际环境犯罪应对和欧盟环境保护刑法一体化等内容,尤其是深入研究了各国环境犯罪防控对策及刑事立法,认为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吸收其中的科学理念和制度,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展现了全球化视野和开放的格局。第二条主线是一体化思维。刑事一体化是我国最具原创性的刑事法命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核心要义就是处理好刑法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实现刑法运行的内外协调。作者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环境犯罪,应当从惩罚和预防一体化、预防体系一体化两大方面入手予以推进解决,正如作者所言:“刑法机能的发挥既需要自身的立法完善,又需要刑法之外相关机构、系统的协调运行;既要探讨环境犯罪的构成与刑事责任,也要研究环境犯罪的刑事对策的观念基础;既要研究国内的环境犯罪问题,也要研究国际环境犯罪及司法协作问题;既要研究已然的环境犯罪的应对,也要探讨环境犯罪的原因,关注前犯罪学科的积极预防作用。”总之,全书30多万字,涵盖了环境犯罪相关的观念、预防、立法、司法、配套制度、对策研究等各个方面,是一部大而全、深而精的著作。

第三,这是一本有力度的书,紧扣问题导向,有效回应了环境犯罪涉及的各种法律理论及现实问题。例如,针对行刑衔接中存在的大量行政执法不力、案件移送不足、以罚代刑、刑事司法机关介入难等问题,作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行刑衔接失衡、机构功能缺失、外部机制运行不畅,应当强化行政执法的独立性、减轻刑事司法对行政执法的依赖性、强化规范指引、夯实基础工作、强化检察监督,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和环境刑法之功能,有效处置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构建行政和司法和谐运作的惩治和预防机制。针对环境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的案件线索来源狭窄、管辖争议、侦查主体能力素质不强、设备相对落后及侦查措施运用不足等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强化顶层设计及支持、广辟线索来源、协调管辖冲突、加强侦查主体及设备建设、优化侦查方式及协作机制、改进侦查措施等,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状态。针对环境犯罪立案难、起诉难、举证难的特点,作者认为应当最大限度发挥检察机关职能,通过拓宽线索来源强化立案监督,及时介入强化强制措施和取证行为监督,依法审查起诉强化案件“推送”职能,以及拓展诉权在环保诉讼中的应用实现更大作为,推进环保检务专门化和建设专门环境检察机构等,这就为环境犯罪检察工作提出了全口径、全流程的完善路径。针对环保案件处理不统一等发展困境,以及环境案件审判管辖的滞后性,证据审查、认定难度较大等问题,作者认为应当完善环保法庭制度,出台相关法律、明确受案范围、畅通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渠道、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集中审判管辖;同时完善审判程序,健全完善环境刑事案件的立案、庭前会议、庭审、量刑等环节,以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之司法目的。

此外,本书的研究方法合理,采用了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使得环境犯罪防控对策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总之,本书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论述深刻有力,对环境犯罪防控这一主题作出了科学系统、全面充分的研究和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开展重点帮扶县专项监督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我愿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