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发布
昨(21)日,重庆召开2022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发展、招商投资促进工作会议。会上盘点了2021年工业经济的总体情况,并为重庆新一年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定下“小目标”,划出“着重点”。
2022年的“小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2021年
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达2.6万亿元
增加值增长10.7%
创近六年新高
两年平均增长8.2%
列全国第7位
今年
重庆将力争全市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工业投资增长7%左右
规模工业企业
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达到140家
2022年的“着重点”
推动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今年重点要“强化一个理念、推进双链耦合、提升五项能力”。具体来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庆作为制造重镇,将通过打造科技创新策源新引擎,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标杆,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等方式,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产业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
在推进“双链耦合”方面。重庆将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研究院矩阵体系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四项工程”,构建科技成果“育种”体系、专精特新“育苗”体系、产业链群“育才”体系三大体系。
打通“创新(保护)→质量→品牌→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保护)”全链条闭环回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重庆城市景观张坤琨摄
此外,还将提升“五项能力”。
提升协同发展能力
协同推进“六稳”“六保”,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提升智改数转能力
包括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产业化赋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推动产业低碳化、生产去碳化、能源低碳化和利益共享化。
提升供给要素供给能力
强化金融供需对接、人才资源供给、创新资源供给、能源要素供给。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把“三服务”作为贴近基层的重要平台,持续巩固深化专项行动,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所需,着力解决企业发展所困。
重庆城市景观张坤琨摄
新闻多一点>>>
2021年的“成绩单”
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
202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万亿元,增加值增长10.7%、创近六年新高;两年平均增长8.2%,列全国第7位。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介绍,2021年,重庆工业经济呈现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具体来看,重庆的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年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呈现“增势强、质效高、贡献大”特征。
其中,汽车产业中高端新车型持续热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21.3%。
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补链成群,“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逐步完善,特别是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70家领军企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5.5%。
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
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重庆实现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突破”,形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4家,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77家。
入选全国首批“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和101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创建正式进入试点,推动重庆大学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数智引领态势彰显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接入7省市、20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超30亿,接入企业节点1900余个。
累计建成7万余个5G基站,实现区县重点区域全覆盖。
累计建成105个智能工厂和574个数字化车间,推动10.1万户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绿色水平稳步提高
新建市级绿色工厂56家、绿色园区5个,累计达分别达171家、15个;
新建国家绿色工厂17家、绿色园区2个、绿色设计产品7种、绿色供应链3条,累计分别达52家、5个、48种、5条等。
在协同开放纵深推进
成渝“氢走廊”正式开通,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建成开通。
川渝汽车、电子产业链全域配套率超过80%。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52.6亿美元,占全市总比重近半。
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重庆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企业融资利率最低至3.65%。
实施“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累计帮助企业减负超600亿元,清偿账款1.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