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观察者网陈思佳]据美国《纽约时报》2月20日报道,为避免继续煽动美国国内的反亚裔言行、减少对美国亚裔学者科研工作造成的冲击,美国司法部计划对其主导的“中国行动计划”做出一定改动。改动措施可能包括调整对美国高校学者“谎报与中国关系”的审查标准。
尽管这些改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但这一消息已经引起美国共和党人的不满,他们批评此举是在“对中国妥协”。对此美司法部国安部门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保证,该部门的相关工作“不会受到阻碍”。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司法部国安部门负责人马修·奥尔森去年10月上任后,与国会工作人员、高校、民权组织和国安官员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用三个月时间评估“中国行动计划”,试图解决该计划引起的各种担忧。
“知情人士”透露,美司法部将主要对“打击谎报或瞒报与中国关系的学者”的程序进行改进,根据白宫新出台的指导意见审视相关研究人员是否“充分披露其外国机构隶属状况”。预计奥尔森会宣布将部分类似案件作为民事案件处理,仅对“最严重的欺诈案件”保留刑事诉讼。
《纽约时报》称“中国行动计划”这个名称可能也会被修改。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奥尔森未来将着重强调,“许多国家的人”都希望与美国科研人员建立“金融和其他联系”从而“获取有价值信息”,因此这个问题“比中国要广泛得多”。
不过这些改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暂且还是个未知数。报道称,美国司法部发言人拒绝对相关报道做出置评。
但这一消息已经引起了美国共和党人的不满,他们批评说,改变“中国行动计划”意味着拜登政府将“对中国妥协”。对此奥尔森则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和白宫官员保证,美国司法部的相关工作“不会受到阻碍”。
美国司法部在2018年11月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因此在美国高校四处搜寻所谓的“中国学术间谍”。
根据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上个月披露的数据,该计划实施至今,FBI已对所谓“中国窃取美国信息技术”的行为展开了2000多项调查,几乎每12小时就会启动一项与“中国行动计划”相关的调查案件。他本人似乎还引以为傲,声称“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有着更大的威胁。”
尽管“中国行动计划”已经让美国司法部门提起了数千起诉讼,但有几起针对学者的案件还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最终以无罪或驳回告终。如联邦检察官上个月撤销了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人教授陈刚的指控,后者因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与中国大学的隶属关系而在去年遭到起诉和逮捕。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图自MIT网站
此类争议已引起美国社会对“中国行动计划”的质疑。批评人士认为,该计划可能促使调查人员不公平地把亚裔学者作为目标,将财务披露案件与所谓“间谍活动”或“窃取商业机密”等罪名混为一谈。这甚至可能导致一种“与中国有联系的人都是间谍”的错误印象。
一些分析人士则认为,这类失败的指控只会加剧美国民众对美政府的不信任,“给中国‘递刀子’”。美国司法部前国安官员戴维·劳夫曼批评称:“每一起失败的诉讼,尤其是涉及少数族裔的案件,都会让美国民众对司法部产生怀疑。”
与此同时,另一些美国政客则抱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声称“中国行动计划”已经“成功实现威慑目标”,迫使美国的大学改善合规项目以确保掌握员工接受外国资金的情况,并设立培训项目,将美国政府希望看到的“最佳做法”编入法规。
《纽约时报》也在报道中不留余力地抹黑中国“利用间谍、黑客盗窃美国机密”,宣称美国政府调整相关计划“可能会让此类行动进一步加剧。”
对于美国政府重新审查“中国行动计划”,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表示,无论是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还是美国内甚嚣尘上的反亚裔言行,都是美国内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的体现,都反映出美国内根深蒂固的社会顽疾。数据显示,2020年全美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数量上升了76%,过去一年中,四分之一的美国亚裔年轻人成为种族歧视和欺凌的目标,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已经引起多个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
汪文斌强调,美方应该深刻反思,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国内的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维护保障包括亚裔群体在内的少数族裔的正当权益,让他们远离暴力和恐惧,享受应有的平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