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定位,校正,起飞,拍照取证……近日,贵溪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陈文华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为机制砂行业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进行调查取证。
7家涉案机制砂企业的30余张涉案现场的关键影像证据,通过连接的电脑屏幕即时展现在办案人员眼前——大量原料露天堆放,数个裸露的巨型砂坑格外刺目,浑浊的污水直接排向厂房附近的河流,肉眼可见其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通常具有范围广、跨区域等特点。”陈文华告诉记者,以往,检察机关发现此类公益诉讼线索后,经常在现场勘查、固定证据环节犯难,严重影响办案效率。而无人机不仅可以航拍,还具备了3D建模、空气检测、水取样等技能,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这次专项检察监督行动,贵溪市人民检察院通过无人机取证,共摸排机制砂加工企业32家、混凝土搅拌站7家,已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18件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促进机制砂行业规范经营。
不仅“上天”,还要“入地”。
如何判断水质是否达标?河流断面含有哪些污染物质?土壤中是否重金属超标?在新余市检察院,接到环境污染类案件线索后,一辆装满检测设备的“移动”工作站可迅速前往现场,及时检测得出结果,协助检察官快速取证。
“鉴定样本是固定公益诉讼损害证据的重要基础,过去我们依托社会性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采样,不仅鉴定费高、程序繁琐、周期长,还可能造成证据流失。”新余市检察院检察长施兆荣介绍,随着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推进,传统检察技术工作的检验鉴定门类已难以满足公益诉讼的需求。
为精准破解检察公益诉讼证据固定的实务难题,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高效化专业化,新余市检察院2021年初在全省检察系统率先建成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多功能声级计等设备,覆盖水质、食品、空气、噪音检测等多个领域。可即时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剂、蔬菜中农药残留、气体中污染因子含量、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等项目,满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公益损害案件现场线索筛查、勘验取证、初步检测的需要。
以科技赋能,让数据“说话”,全省公益诉讼办案质效迎来大飞跃。数据显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已具规模,各实验室共参与公益诉讼办案近百次,各地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取证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逐步上升。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组建由技术人员参与的公益诉讼办案组,稳步推进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建设,加强快速检测设备、无人机等设备的配备,加大卫星遥感及大数据分析研判等技术的运用,为公益诉讼插上‘科技翅膀’,为保护绿水青山、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贡献检察力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