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高中,高考怎么冲?

日期:02-19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2022刚开年,校外培训监管再度加码。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显示,“双减”逐步延伸至高中学科培训,在去年治理义务教育学科培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校外培训退潮,一年来大势所趋,“双减”政策显然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推进“双减”,仍然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双减”的出台,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只是当前,高中尚未纳入义务教育,同时面临着高考激烈的升学竞争。

那么“双减”进高中,高考冲刺将会如何变化?

延伸

过完第一个没有校外培训的寒假,年后“双减”政策的监管范围,进一步延伸至高中学科培训。

春节之后,多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陆续发布春季招生名录,高中学科类课程已不在其中。对教培机构而言,2月本是高中春季课程的招生旺季。

根据日前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今年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要求落地执行。

同时还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2022年的“双减”工作,力度有增无减。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开启了一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行动。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按照“双减”文件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亦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这一监管措施的力度,史无前例。2021年12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透露,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

彼时“双减”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校外培训参照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今年进一步加码,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要求落地执行。

那么,“双减”逐步延伸至高中学科培训有何用意?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首先,从实践效果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停止提供服务,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实施“双减”政策后的效能和好处日益显现,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受益。

其次,经过半年期的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治理的经验积累,也有效地为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提供借鉴。

再者,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等。政策的发布,为叫停高中校外培训提供了依据。

升学

“双减”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减负。校外培训在增加学生负担上,颇显推波助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认为,这使得中小学教育变成了两轨制:一轨是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一轨是高额学费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冲击学校教育秩序,而且扩大了教育不公平。

当前,高中还未纳入义务教育,同时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挑战,一定的竞争在所难免。由于升学还是需要靠分数来决定,家长们更不敢大意。

中国家庭向来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这一客观需求的存在,补课就很难完全消失。此前随着义务教育校外培训的监管加码,学科类培训已然转向更隐秘的角落进行。

梁挺福指出,高中学科类培训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学习有一定的相关性。初中减负,而高中面临高考升学选拔压力,家长和学生难免会从高一、高二进行“报复性”校外培训超前超纲学习。

因此堵不如疏,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同时,直面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同时,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监管,在具体执行时是否相应地存有一定区别?

梁挺福认为,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监管,在具体执行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校外补课或变相补课等。

不过,在各地的实际落地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从义务阶段覆盖到高中阶段全覆盖的时间差问题,也一定会存在政策落实有偏差的问题,但是最终结果,不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都会在“双减”政策实施监管范围之内。

当然,要让高中阶段的“双减”落到实处,还是要进一步推进高考改革,摆脱依靠单一的考试分数、排名录取学生的应试教育倾向,同时逐步实现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如此方能真正缓解学生的负担、家长的焦虑。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指出,只有进一步均衡资源配置、缩小教育差距,同时优化教育评价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学校教育“唯分是从”“以分取人”的困局,才能从根本上纾解社会各界的教育焦虑。

而优化教育评价和招录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正是未来教育领域的战略任务。

校内

大力治理校外培训的同时,不要忘了校内才是“双减”的主阵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基于此,校外培训治理的同时,不能忽视校内问题的解决,它们是“双减”的系统措施,单一的治理效果其实有限。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指出,在“双减”上,首先是校内教学不足导致的问题,要治理校外培训,必须维护好校内教学这个主战场,最大程度在校内解决更高质量教育需求,不要挤出到校外。其次才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

其实在学科类校外培训中,高中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占比最小。个中原因,就是高中阶段校内课业压力大,几乎占满了校外的学习时间。

在校内最大程度地解决教育需求,高中教学质量的均衡,显然就成了“双减”见成效的前提。

比如超级中学的高考神话与县中塌陷,就是高中教学质量均衡的一个典型矛盾。切实解决好超级中学、民办高中跨区域掐尖招生破坏区域教育生态问题,就成了“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程。

不久前,教育部等九部门已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

梁挺福指出,高考升学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指挥棒”,针对高考的“独木桥”,高中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校外培训提高成绩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而“双减”政策的监管范围延伸至高中学科培训,自然会影响部分学生校外补课的空间。

没有了校外补课,对于想进步的差生少了很大助力。这样的焦虑会前置到中考升学,学生和家长都会想方设法努力进入优质高中,优质高中意味着有优质教学质量和优质师资力量等。

要想“双减”政策在高中阶段见成效,确保高中教学质量均衡、高中优质师资均衡,真的是关键。

责任编辑:张建利

香港新增约700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初步阳性约7000例 温州医科大学2022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