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变“技防” 天蓝空气新

日期:02-18

 2021年海口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各项污染物浓度再创新低,优级率再创新高,蓝天“含金量”更高。在这一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实施大气污染物精准溯源和靶向治理的久久为功,卫星遥感、走航监测车、空气微观站、尾气遥感监测……各类高科技仪器实现了环境空气监测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以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持续织密环境空气监测网,破解大气管控瓶颈,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记者陈钰婷

布下“天眼”强化裸土扬尘治理

拥抱城市蓝天,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固定扬尘污染问题成为制约我市颗粒物浓度下降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介绍,裸露土地扬尘是扬尘排放的重要一类,该类扬尘集中在市区难以扩散,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更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治理裸露土地、为空气“除尘”工作十分重要。

为消除传统固定监测仪器和人工巡查方式存在的短板,提升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和覆盖程度,我市采用“天眼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使用遥感智能算法,对全市区域内的裸露土地、建筑工地和垃圾堆放等固定扬尘排放源进行高精度、全天候、准实时、大范围识别。

“裸露土地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活动,其中规模最大、方式最多样的是人为活动,推测我市主城区的裸露土地分布与建设用地分布、工地施工、建筑物拆除等息息相关。”海口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说。

目前,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主城区工地及裸土提取分析,通报整改成效及排名情况,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对裸露土地进行覆盖、采取抑尘措施。加强建筑工地、储备地块、露天矿山等的裸露土地扬尘治理,切实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对闲置地块、储备地块等暂不利用的裸露地块,采取种植绿树鲜花、播撒草籽、绿网覆盖等管护方式,确保有效精准治污。

广撒“地网”让污染物无处遁逃

要想全方位、多角度为空气“除尘”,除了靠天上的“火眼金睛”,更需要脚踏实地“盯细节”,去年底正式上岗的我市首个道路积尘负荷监测系统,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无死角”监测与治理。

与卫星遥感不同,道路积尘负荷监测系统是一辆由一根“吸尘管”、一台测量仪和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组成的测试车辆,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系统集成了积尘负荷、在线地图、实时数据处理、分路段统计积尘负荷和后期GIS矢量走航结果加工处理等功能,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可以自动对积尘负荷数据进行监测,既不影响城市交通,又能实现高效监测、结果清晰可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介绍,根据今年1月我市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结果显示,道路积尘负荷均值为0.23克/平方米,道路积尘总体情况良好。

精准“把脉”开“良方”,我市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为破解大气管控瓶颈做出有益探索。目前我市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全市范围内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空气微观站、机动车尾气监测设备、VOCs监测设备、重点污染物监测设备和其他设备设施等6大类、206套大气环境监测设施,以高科技设备的加持与护航,助力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世界首台“五塔合一”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 ​世界首条仿生鲸鲨,航天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