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产生

日期:02-17
深圳市一等奖

昨日,记者从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获悉,2021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已于日前产生,深圳大学李清泉获“市长奖”。

根据《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市科技创新委等单位组织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市政府于2022年1月5日批准授予深圳大学李清泉“市长奖”;授予“二维黑磷的制备与界面调控”等15项成果“自然科学奖”;授予“面向多业务融合的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3项成果“技术发明奖”;授予“大尺寸OLED模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等50项成果“科技进步奖”;授予刘辉林等8人“青年科技奖”;授予“20kV与10kV混合供电区域的备自投方法”等25项成果“专利奖”;授予“IEEE 802.3bs 200G/400G以太接口MAC/PHY标准”等15项成果“标准奖”。

记者获悉,李清泉长期从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和空间智能感知的理论方法与装备研究,先后主持承担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此次获2021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

青年科技奖授予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且要求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辉林、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牛昕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珊珊、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沈玥等8人获奖。

2021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产生

深圳先进院斩获5项市科技一等奖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荣获2021年度深圳市科技奖7项大奖,分别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青年科技奖1项。其中,本次共斩获5项一等奖,一等奖数量连续四年蝉联全市第一,创历史新高。

深圳先进院材料所副所长喻学锋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二维黑磷的制备与界面调控”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维黑鳞(简称黑磷)在光电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对黑磷的规模化制备困难和水氧稳定性不高两方面的难题,项目团队从揭示磷-磷键形成与断裂的机制出发,建立了黑磷内部与表界面化学键形成与断裂的控制方法,解决二维黑磷规模化制备的系列瓶颈问题,实现了黑磷的规模化可控制备与界面调控。

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所副所长唐永炳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新型双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团队突破了传统锂离子电池反应机理的局限,首次提出了阳离子合金化与阴离子插层协同储能新机理,发明了铝-石墨双离子电池体系,为新型高效低成本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相关成果已实现了转移孵化,并开展了新型双离子电池应用示范。

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副所长戴俊彪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酵母长染色体的定制合成与应用”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戴俊彪、杨焕明团队历时10余年,开发了长染色体的层级组装合成方法与合成菌株的贯穿组学表征技术,合成了迄今为止最长的两条真核线性染色体,并实现了合成菌株的超速进化和代谢工程优化,为合成酵母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深圳先进院数字所尹凌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基于人员流动大数据的疫情精准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该成果不但辅助了广东省及深圳市流感、登革热等高发传染病的预警预测与干预工作,也为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新冠肺炎疫情各阶段防控提供了及时、持续、重要的决策支持,。

深圳先进院数字所李晴岚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登陆台风引发广东沿海风雨精准预报研究”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李晴岚研究员带领团队与深圳市气象局合作,历时10年,攻克台风灾害预报多项技术难点。

铁路新一轮返程客流高峰到来 谷爱凌说不想做人想当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