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防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经济稳增长的冲击

日期:02-16
大宗商品稀土原材料铁矿石企业成本

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

最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潮再起,国内工业品方面,铁矿石、玻璃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超过20%,农产品方面,棕榈油、大豆、菜粕等价格上涨逾10%,稀土价格指数在15日涨至426.8,较今年初上涨24.78%,创下十年新高;国际上则以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为代表,备受关注。

大宗商品一般作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原材料的上涨让中下游企业成本飙升。而且,中下游企业经营压力大并不能随意转移到终端消费品上,特别是在居民消费增速不及预期的当下,这从去年以来连续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度剪刀差可见一斑。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亦显示,2022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0.9%,PPI上涨9.1%,可见,剪刀差仍在,且终端消费品价格在内需不振的当前难以上涨。

决策层也十分重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2月14日的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针对铁矿石去年底以来的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在9日和15日约谈和召开专题会议,提醒告诫有关铁矿石企业不得哄抬价格,保障铁矿石市场价格平稳运行;针对稀土价格上涨,工信部表示,将适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矿权和采矿权,优化稀土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但其抗风险能力却相对较低,尤其难以抵御这种由大宗商品引发原材料涨价直接造成的经营风险。这些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冲击不容小觑,可以说,平抑大宗商品价格,不仅是挤出价格泡沫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的必要之举,对稳增长至关重要。

从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来看,虽然有着经济复苏后工业生产需求增加的因素,但部分国内工业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因是限产。以去年大幅上涨的煤炭价格为例,一方面是经济复苏后电力需求增加叠加水电、新能源发电规模不及往年,另一方面则因为过去几年持续的限产压减了煤炭的产能。限产是此前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如果能源供应出现问题,理应适时优化调整,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指出,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因此,针对煤炭、稀土、玻璃等可以自给的商品和原材料,应该通过适时扩产保供稳定价格,比如针对稀土,工信部提出有序投放探矿权采矿权实现扩产,国资委正着力推进稀土领域的央企战略性重组,以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发展。对于铁矿石、大豆等相对依赖进口的品种,需要结合提高自给率和打击金融炒作稳价保供。至于原油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冲击,则应该通过加快能源转型力度来逐步缓解,并有针对性地减税缓解相关企业成本上涨压力。

事实上,去年出现的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小影响。当前在内需不振、居民消费意愿偏低的背景下,为防范更大的冲击出现,确保稳增长目标实现,有必要对涨幅过快的工业品、原材料进行干预,包括但不仅限于增产保供、价格干预、打击炒作及有针对性地为成本上涨过快企业减负。

台媒:继马英九后,前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也收到“逆我者死”恐吓信 《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