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双奥之城·看典”共话“在城市看见自然” 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
2月13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中,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科研宣教科副科长张亚琼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一级主任科员曹睿参与了直播,共话“在城市看见自然”。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已有596种野生动物在北京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大家在城里的小区内,经常能看到刺猬、黄鼠狼等野生动物。珠颈斑鸠、戴胜等鸟类更为常见,食物链底层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导致红隼等猛禽在北京市内也变为常见种。黑鹳、天鹅、鸳鸯、鸿雁等都会在北京过冬。”纪建伟说,2021年,救护中心全年监测到的鸟类有360多万只。这些数据证明,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张亚琼介绍了一种可爱的动物——北京雨燕,以及保护和救助雨燕的故事。“我们招募了300多人,参与调查雨燕的种群现状。现在,北京的雨燕总数在1万只左右,而在2006年的时候仅有3000只。而且雨燕也从主要栖居在古建筑里,慢慢更适应现代城市,桥梁等高大建筑也成为它们筑巢的好选择。”
曹睿介绍,北京建设了大尺度生态板块,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中,营造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形成了多样化的植被和生态环境,连接了一些生态廊道,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建成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很多茂盛的森林散落在城市中,比如广阳谷城市森林、新中街城市森林等,它们不但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也为动植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曹睿介绍,近年来,北京在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中都要求突出“城市森林”理念,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坚持“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原则,合理配置植物。在访谈直播中,他展示了一组数据:2021年,北京全市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建设已有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预计2022年,全市计划新建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到88%,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给首都市民带来更多绿色获得感。(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