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2月12日电题:网络游戏新规后的首个寒假,孩子们有新变化吗?
新华社记者任丽颖
今年寒假,与以往的假期相比,石家庄市五年级学生冯梓涵的生活格外不同。
“作业变少了,还不用上课外班,网络游戏有时间限制,我也不用再惦记了。几乎每天都跟着表哥去附近的公共篮球场打球。”冯梓涵说。
记者翻看冯梓涵制定的每日、每周作息时间表,看到周五、周六、周日晚上是他玩游戏的时间。在这三天内,平时晚上安排的读书、背诗、家务等任务他都会提前在白天完成。看起来,冯梓涵在有“游戏时间”的三天里反而比平时要忙碌。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做出严格缩减,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记者在石家庄走访时,不少中小学生家长表示,新规定不仅缩短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其他时间里彻底“断了念想”。
河北省衡水市一名四年级小学生正在专心完成作业。陈康摄
三年级学生家长王淼说,自己其实并不反对孩子接触游戏,但感到可怕的是游戏给孩子带来的视听刺激和心理满足会占据他太多精力。
“以往孩子心里总惦记着玩游戏,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现在在不能玩游戏的时间里,孩子写作业、做事情比过去专心、认真了许多。”王淼说。
同时,石家庄市区内不少体育培训机构、公共运动场所负责人表示,寒假里参加运动的孩子比过去明显增多。“经常十几个孩子一起约场地打球。”石家庄市裕华区一名小型篮球场负责人说。
当然,也有学生坦言,玩游戏的时间虽然大大减少,但是对网络游戏的热情一时难以消退。看游戏解说、游戏直播、研究攻略也是自己排解“游戏瘾”的一种方式。
“有的同学会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一般央求爷爷奶奶成功率高。网上也有人卖‘破解版防沉迷软件’,可以将限制游戏时间的程序破解。”四年级小学生崔熙彦说。
为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难题,各地各部门相互配合牢牢“筑起”防线。北京、上海“扫黄打非”部门对不履行实名验证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作出行政处罚;江苏查办南京“9·30”非法出租游戏账号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河北检察机关今年1月17日至3月1日开展专项活动,通过公益诉讼监督,及时查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置电子游戏设备的游艺娱乐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问题,并通过向文化行政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问题场所治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为孩子们仔细讲解“网络沉迷”危害。张英巧摄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郑磊表示,腾讯依托公安权威数据平台严格管理未成年账号,针对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绕过监管的问题,采取金融级别人脸识别验证。
“针对体量更大的头部游戏,采取更严格的人脸方案,例如:对55岁以上实名用户,在夜间游戏每次登录都需要人脸识别,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或设备;同账号如果在多设备频繁使用,也会触发人脸识别,降低第三方租号的利用率。”郑磊说。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表示游戏也有一部分社交作用,有时是自己融入群体的一个话题。今年上初一的高墨森表示,自己从小在城市长大,寒假春节期间回到老家,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和两个表弟说什么,后来聊到了游戏,大家一下子就有了共同话题。
“我们因聊游戏而变得熟悉了起来,还在春节期间一起去附近的雪场玩了几次。”高墨森说。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对上网人员进行网络防沉迷现场宣教。姚莉摄
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陈辉表示,今年寒假,自己接待了几例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最大的感受是尽管各地各部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破解这一难题,但事实上,家庭教育才是最不可缺失的重要阵地。
“很多沉迷问题的根源是孩子的娱乐放松需求与自我价值感需要得到满足。许多孩子表示自己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可以逃避现实,逃避不理想的家庭、学校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家长必须要担负起亲子联结、充实孩子生活的重要任务,而不是一味交由社会、长辈。”陈辉建议。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