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47个项目,523亿元!
来源:重庆发布
全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47个
完成年度投资523亿元
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能升级、跨越发展
……
1月28日,市发展改革委发布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2021年度“成绩单”。2021年,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市场等优势,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提能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全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47个,完成年度投资523亿元,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带动下,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约3个百分点,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能升级、跨越发展。
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试点示范区,包括涪陵、巴南、九龙坡、璧山、永川、荣昌、大足等7个区。
璧山风光和美璧山供图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全力夯实承接产业能力
承接产业转移,通道是基础,物流是关键。示范区将畅通交通运输作为“头号工程”,加快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物流保障。
涪陵区立足便捷通道优势,加速完善“一区”直达“两群”综合路网,联合万州、长寿共同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永川区加快高速高铁路网,成为全市首个拥有高速公路环线和高铁双通道的远郊区县。同时,永川港朱沱作业区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通过能力550万吨。
荣昌区板桥工业园科技路道路、G348园区段工程等交通要道全面完工。
“四向”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加速打通,为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畅通了“生命线”。
在聚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示范区将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为大规模、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空间载体。
●璧山、荣昌高新区强化机遇,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永川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平台。
●涪陵、大足工业园区正有序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
●璧山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精准支持企业的研发,通过搭建一批中试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全社会将更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市发改委还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840万元支持示范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进一步提升示范区产业承载能力。
涪陵高新区火炬广场涪陵区招商投资促进局供图
以提能科技创新为核心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沃土,是吸引产业转移的法宝,更是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示范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在示范区精准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全面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涪陵高新区形成“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研发平台,一个支柱产业多个研发中心”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占比超过50%。
荣昌联合永川以及四川泸州、内江共同发起设立“泸内荣永”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形成“1+2+4+N”(科技部+四川省、重庆市+泸内荣永+其他)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展战略。
璧山采用“资金变基金”“间接补”“后补助”等资助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成立的科技公司引入中小企业集聚区,全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31家,新增科技型企业413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0家,力合清创获评国家级孵化器,重科加速器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落户璧山,比亚迪“刀片电池”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永川风光永川微发布供图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
全面厚植承接转移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有高效的统筹机制和有效的协同机制,市级层面建立起市领导统筹调度、市级部门分工协作领导机制,高位推动承接产业转移。
区级层面,立足工作实际,九龙坡建立起项目信息快速报告初判、重大项目领导挂帅、周月定期调度、等“十大运行机制”,筑牢招商基础运行体系。
巴南成立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坚持年初必部署、季度必办活动、每月必通报情况、每周必收集进展,每天必盘点动态等“五个必”统筹机制,高站位统筹、高频率调度、高效率促建推动项目引进落地。
永川积极组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4个驻外招商机构,涪陵派遣专业招商队伍驻深圳、上海等地专职招商,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平台化招商。
示范区还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统揽,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效率和实效,切实为落户企业营造“家的感觉”。
永川在全国率先实现区级行政复议机构“立、审、诉”分离;建立“经济110”举报制、信用档案、签约项目开工倒逼责任制、减项目、减环节、减材料,细化量化标准,再造审批流程,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涪陵落实117名服务专员对辖区200余个企业全天侯全覆盖保姆式服务,按“专员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为企业协调事宜260余项,先后推动10余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目前,示范区内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减60%以上,平均跑动次数从1.01次压缩至0.28次。
“建好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们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组织区县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