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数字为帆驶向法律监督新蓝海

日期:01-30
检察院金华市法律未成年人浙江省

原标题:浙江金华:数字为帆驶向法律监督新蓝海

婺城:检察官与技术公司人员研讨非诉执行大数据研判系统项目建设进度

婺城:检察官与技术公司人员研讨非诉执行大数据研判系统项目建设进度;

浙江金华:数字为帆驶向法律监督新蓝海

永康:监督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冷链食品专项检查行动,依托“浙冷链”系统,对永康农贸城冷链经营户的“一码三证”进行核查;

义乌:演示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闭环管理”跨应用场景平台运行情况。

义乌:演示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闭环管理”跨应用场景平台运行情况。

“从点上看,各地聚焦法律监督需求,数字化典型应用不断涌现,18个场景应用获省检察院批准建设,其中4个项目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政法一体化应用子目录;从面上看,全市检察机关围绕数字法治、数字检察,推动‘四大检察’加速融入数字话语体系,在数字监督办案、改革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检察院召开2021年度最后一次基层检察长工作交流会,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瑞友细数全市数字检察成绩单。

自2021年初开始,浙江率先发力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选择数字化改革之道。在金华这片土地上,当数字化改革遇上法律监督,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数字化改革尤其是大数据法律监督如何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一线,探寻大数据法律监督的“金华之道”。

集中攻坚打造数字检察硬核应用场景

2021年初,为响应浙江省委数字化改革号召,浙江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数字检察工作,全面融入省委确定的“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硬核改革,加快以大数据撬动法律监督的脚步。从初春到寒冬,金华市检察机关坚持“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总体思路,经过10余个月的集中攻坚,一批数字检察重大应用从0到1、从1到N不断涌现。

“这里有法有爱有温度,护未联盟,让我们携手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当记者拿起手机轻扫“保未码”,金华市未成年人保护885联动平台(下称“885平台”)就会弹出这句温馨提示。

“885平台”是金华市检察院牵头信访、妇联、团市委、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浙江省内首个未成年人线上线下一体保护联动平台,包括“88908585”未成年人保护电话专线、“帮帮我885”公众号,是该院重点打造的数字检察场景创新应用,获评浙江省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创意设计十佳方案。

据该项目负责人之一韩霞介绍,借助相关专业技术,“885平台”可实现询问、疏导、取证、教育、帮扶等“一站操作”。此外,后台可综合研判平台线索,建立涉罪、罪错、临界、被害、困境等五类未成年人信息库,并根据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一次性对应完成“黑黄蓝红白”五色处遇分类,推进联动单位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精准实施“阶梯式”措施。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长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案件办理进度、帮扶救助程度、关联政策解读等信息,全程参与、跟进、监督案件办理。

“我花6800元为孩子购买了10次视力养护,没想到,孩子的视力非但没有恢复,还变得更差了……”“885平台”上线不久,就收到了一位母亲的投诉。金华市检察院及时向被举报的视力养护机构所在地婺城区检察院移送举报线索。

婺城区检察院向举报人核实了相关情况后,对辖区登记在册的20余家视力养护机构开展了专项监督行动。通过逐一摸排调查发现,正在经营的10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养护机构普遍存在无证销售护眼类食品,使用“三无”眼部按摩精油、保健护眼仪和过期按摩膏等问题。

该院随后向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大执法力度、履行监管职责。该局立即开展专项行动,查处问题10余处,约谈经营者10余人次,累计立案查处5起,责令整改5家,有效整治视力养护机构经营乱象。

据统计,“885平台”运行以来,已被来自全国200多个地级市的近7万用户关注,通过平台梳理的20余条线索已分别被移送至相关基层院和浙江省检察院办理。

2022年1月10日,在浙江省数字法治好应用评选中,“885平台”作为全省检察机关唯一一个数字化项目进行现场演示。

据悉,在金华市18个获浙江省检察院批准建设的场景应用中,针对金华市监管场所开展监督的“码上巡”和针对检察人员分类考评的“这里晒”两个项目也即将上线运行。

专项监督挖掘数据潜能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日前,一起在建工程塌方事故发生后,金华市两级检察院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六个一”专项监督活动,依托与市司法局建立的“数字驱动双调双督”协作配合机制,在相关信息平台排查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14条,集中立案办理59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余处。

同时,金华市检察院还对近4年来全市受理的安全生产领域刑事案件进行全面复盘,形成工作专报,主动为市委完善安全生产闭环管控机制提供检察方案。

据悉,2021年4月,金华市检察院联合市司法局共同出台了《金华市建立“数字驱动双调双督”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以行政检察监督、行政公益诉讼和行政执法监督为双方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以数据共享、数字合作为核心的制度性探索。

依托该机制,金华市两级检察机关在组织开展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专项活动时,向市社保局获取欠薪情况线索1400余条,立案办理民事检察支持起诉案件21件,协助农民工成功追索了相应的劳动报酬。

在驶向数字化改革这片“新蓝海”的征程中,金华市检察机关从专项法律监督活动这个小切口出发,持续将信息数据资源有效激活,使之成为推动实现法律监督效能跃升、促进社会治理的关键“生产要素”。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金华市两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司法网络拍卖、行政非诉终结本次执行、行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涉短期刑事犯罪、违规使用非成品油、涉不动产查封、涉社保终结本次执行、信用惩戒措施等领域数字监督专项行动,发出检察建议460余份,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20余项。

抓住关键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日,在磐安县检察院牵头与该县公安局、法院、司法局联合出台的《全链执法司法信息数字化共享机制》中,明确共享7种执法司法信息的规定格外亮眼。

钟瑞友告诉记者,获取数据、掌握数据是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沉淀了海量的办案数据资源,但一直以来这些资源都存储在各自的“孤岛”上。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若能及时全面掌握执法司法办案产生的数据,就能通过数据“碎片”的碰撞,发现数据背后影响法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底,金华市两级检察机关推动党委召开法律监督工作会议,为加快实现“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夯实工作基础。

在磐安县委的支持下,磐安县检察院率先打通政法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成为省内为数不多实现执法司法信息全链条共享的先行者。此外,婺城、永康、浦江等地通过建立专项信息共享机制、派驻检察室查询、行刑衔接平台等,从点上成为信息共享突破的探路者。

金华市检察院抓住浙江省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出台《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工作办法》的契机,争取市委政法委支持,在各方努力下,《金华市政法机关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实施意见》终于在虎年春节前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执法司法信息共享15项清单,支持市检察院每年针对安全生产、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清理、民事终结本次执行案件未及时恢复执行、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公安机关行政强制拘留行政执法、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涉非公经济控告申诉等领域开展不少于3次专项法律监督行动。

《实施意见》还对数据共享流程和方式、安全管理责任组织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予以明确。

钟瑞友告诉记者,金华市检察院将于近期出台《2022年数字检察提升年行动方案》,以“一把手”领衔、信息共享领跑、应用场景评优、典型案例评审、制度规范攻坚、理论研究攻坚、数字团队创客、引智入检创新等八大行动促进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让法律监督更加高效。

婺城:大数据平台为破解执行难打开一扇门

“没想到拖了五六年了,钱还能要回来……”陈先生曾是金华市某科技公司的员工,2015年,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了100余名员工薪资200万余元。虽然法院已下发执行裁定,但因执行过程中未发现该公司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几年过去了,100余名员工的工资仍旧没有执行到位。

2021年6月,金华市婺城区检察院通过非诉执行大数据研判平台,对终止本次非诉执行案件进行分析,经智能系统对比发现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还存在117万余元的债权纠纷,且法院对这笔债权已执行到位,该公司实际已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该院遂及时与区法院会商,督促、协同治理欠薪问题。经与人力保障部门、公司经营者、员工等开展多方座谈,确定在现有资金范围内向100余名员工支付拖欠工资款,目前资金分配方案已基本完成。

2021年以来,该院聚焦法治政府建设,设计运行了行政非诉执行大数据研判平台,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行政检察监督业务深入融合,通过单位数据共享和互联网数据自动抓取,及时采集法院的裁判文书和行政机关处罚文书,建立跨领域、部门、层级、地域的协同支持,加强以“案、物、人”为对象的全流程闭环监管。

目前,该平台含监督法院、行政机关、重点领域(未缴纳交通罚款、裁执分离怠于执行监督、水利部门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和解违法、劳动保障欠薪)、办案辅助4个模块,内含16个子项目。

据统计,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研判案件800多件,数据2万余条,在国土资源、人力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发现“裁执分离”不当、执行实施流转违法等案件61件,均建议法院对被执行人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已陆续执行到位60余万元、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义乌:“数据刀”解开商标侵权犯罪“糊涂账”

“对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犯罪的全链条打击,让义乌知识产权市场更清朗了。”2021年岁末,在义乌市检察院举办的检察开放日上,前来参加活动的民营企业家如是说。

据悉,从2018年至案发,谭某根据不特定客户委托,未经他人许可,非法制作、销售10余种注册商标标识87万余个。检察官在讯问谭某时,他对下单客户是何人语焉不详:“这是我们这一行的惯例,只要给钱就做,不会仔细去核对客户信息……”该案中,谭某负责制售假冒商标,属犯罪中游,而下单的客户和售卖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犯罪分子却无法查明,侵权行为仍未完全阻断,不利于净化市场环境。

办案检察官沿着侵权产品这条线顺藤摸瓜,在网上搜寻售卖侵权产品的商家,并与谭某供述中的客户关键词一一核对,将筛选出来的有效数据与工商登记数据、电商平台数据以及谭某转账记录等进行逐一比对。很快,残缺的客户信息逐渐转化为具有唯一性的准确客户信息,最终锁定多家烫画公司、服装辅料公司以及王某、柯某、陈某等人。该院随后依法对该案的上下游涉案人员进行立案监督。2021年底,谭某等多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至三年,各并处罚金1万元到8.7万元不等。

该院在办案中发现,因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案件流转不顺畅、执法信息不透明、类案治理不精准、维权渠道不清晰、效率效果不达标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质效和群众获得感。结合谭某等一批涉知识产权案件的办理,该院从群众需求和社会治理两个层面,梳理出39项需求,以“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为切口,谋划架构出集“一键维权、案件流转、工作协同和全链法律监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行刑衔接闭环管理”跨应用场景平台。

2021年11月,该平台建设完成后,在“浙里办”App上线群众端口,群众一键“一站式”维权,提升了获得感。截至目前,部门间线索流转和工作协同已超过200次,提升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办理质效。

武义:“认罪认罚+社会公益”实现数字化监管

老金完成社会服务,武义县检察院检察官对他的服务情况进行了审核,经评定为合格后,于日前对其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

“我酒驾被抓后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希望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错,我自愿申请参加社会公益服务,一定会好好完成。”2021年,因酒后驾车涉嫌危险驾驶,老金向武义县检察院检察官提出申请。

随后,在检察官的指导下,老金在“浙江检察”App上填写了申请,检察官则依据他血液中乙醇含量等情节,在App上对他发布了要求进行12小时社会服务的服务令。经过培训后,老金按照服务令要求来到了武义县某路口,穿上红马甲,举起引导牌,开始履行劝导显见交通违章的社会公益服务职责。

“危险驾驶案件占比高、轻刑率高,通过完成公益服务的方式,让行为人获得从轻处理,不但能够引领塑造法治观念,还能激励行为人在更早阶段、更加彻底地认罪认罚,有效减少非必要羁押,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武义县检察院检察长曹九利告诉记者,针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危险驾驶行为人,该院联合县公安局、法院推出“认罪认罚+社会公益”机制,通过督促危险驾驶行为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来实行帮教,完成社会服务的情况将作为是否起诉或起诉后量刑轻重的参考依据。

该院还将这一机制数字化,于2021年8月通过“浙江检察”App上线“危驾人员社会服务”功能模块,危险驾驶人员每次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均需在该模块中打卡签到和签退,服务时每30分钟需上传服务照片和心得,检察官也通过该模块对行为人服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管。

截至2021年底,该院已发布28则社会服务令,监督危险驾驶行为人完成社会公益服务84次168小时,24人已通过完成社会服务,最终获不起诉处理。

金东:未成年人滥用药物,线索研判发出警报

2021年6月,金华市金东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强奸案时,发现有未成年人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右美沙芬药物替代毒品服用。

“相关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滥用右美沙芬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该案承办检察官胡又文介绍,该院通过自主研发的“公益诉讼线索智能研判系统”获取互联网数据,发现右美沙芬药物在未成年人中的话题热度呈上升趋势,且话题多与成瘾、兴奋、致幻等关键词有关,合理推测较多未成年用户单独使用右美沙芬药物并非为了止咳。

基于这一发现,该院第一时间与金华市药监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获取全市购买右美沙芬药物的记录数据,发现右美沙芬药物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存在较大滥用风险和监管疏漏,而右美沙芬药物大剂量滥用可能会造成脑损伤、癫痫、心跳不规律、呼吸不畅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服药人死亡。

针对上述风险,该院在全区开展右美沙芬药物规范管理专项监督行动,向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检察建议督促规范管理,同时将该检察建议抄送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并积极推动全市两级院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目前,金华全市范围内药店右美沙芬销售均已落实购买实名登记、限制一次购入数量、禁止未成年人线上线下单独购买等举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滥用右美沙芬危害后果。

浦江:信息共享填补审执脱节漏洞

“总算可以过一个安心年了!”得知自己的案子终于得到依法执行后,花某感叹道。

花某是一起民事借贷纠纷案件的被告。几年前,他因为急用钱曾向潘某借了1万元,扣除首月利息1500元,实际借得8500元,但是潘某却要求他出具了借款金额为2万元的借条。借款到期后,潘某凭借该借条向浦江县法院起诉要求归还2万元本息,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了潘某的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潘某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此后不久,法院发现潘某这一案件系虚假诉讼,依法再审改判花某归还潘某8500元。

可是,等到法院正式执行时,花某发现法院仍是按照原判决,即要求他归还潘某2万元。浦江县检察院在履职中了解到这一情况,深入调查后发现,潘某还有另外3起民事借贷纠纷,同样因虚假诉讼被再审改判,但法院最终都是按照原判决执行。

“这几个案件反映出一些民事再审改判案件有可能存在重新判决和执行脱节的情况,应该不是个案,有必要开展专项治理。”浦江县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胡宏伟说。

随后,该院梳理出近五年来法院类似再审改判的案件共有27件。依托法检信息共享平台,该院调取这些案件的正副案卷材料,通过与原审裁判文号、再审改判文号、执行依据文号等关键词进行碰撞比对,并经和法院部分执行人员深入沟通核实后,发现其中有23件已改判而未重新交付执行案件。于是,该院依法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要求法院对相关案件按照执行进度进行分类处置,并跟踪监督,确保执行到位。

截至2021年11月底,法院对检察建议全部落实,包括花某与潘某的8500元债务等一批借贷纠纷均按再审判决执行终结,不仅有效维护了法院再审裁判的权威,更是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效果落到了实处,有效堵塞了“审执脱节”的漏洞。

文稿统筹:记者范跃红通讯员金倩如张一诺曹越朱小励赖栩栩叶妍君王诚翊厉惠娜

这个春节 她与被拐22年的儿子团圆了 哈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落实省委“五个率先”工作要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