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谢庭琪:白面包公美名长存

日期:01-28
山西省清官

原标题: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谢庭琪:白面包公美名长存

谢庭琪(1708—1750),字实夫,一字若园,清代广西全州龙水镇桥渡谢氏家族人。谢庭琪于雍正元年(1723)中举,雍正五年(1727)中进士第。历任山西神池县令、安邑县令、忻州牧、太原守。为政期间,谢庭琪精明强干、廉洁奉公,得民爱戴,刑赏分明,有“白面包公”之称。

广西全州县的龙水镇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居住在这里的桥渡谢氏家族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康熙年间的谢赐履以举人出身,政绩卓著,官至山东巡抚,据说是清代桂籍中第一个担任封疆大员的。谢赐履生有五子,其中以第四子谢庭琪最有建树。

谢庭琪得益于家族良好的教育,十五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丁忧三年后,二十四岁的谢庭琪被任命为神池县令(今山西省西北部),为政精明强干。当时,正值雍正皇帝对准噶尔部用兵,神池地当要冲,驿马使车络绎不绝,他县多因延误军情被朝廷斥责,唯有谢庭琪指挥得当,安排有序,使来往驿使交口称赞。不久,谢庭琪调任安邑。

安邑(今山西运城地区)是山西唯一产盐区,经济富庶,以往做官的人都以此地为肥缺,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总要盆满钵盈才会甘心离去。但是,谢庭琪在安邑任官期间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甚至经济上“独拮据不可支”,生活节俭清贫。同样是朝廷命官,与其他大肆克扣百姓的山西官吏相比,人们无不感慨谢庭琪“处脂膏不能自润”,真是实实在在的清官。并且他审理案件明察秋毫,细致审慎,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将罪犯绳之以法。他在任期间,安邑刑狱清明,不遗悬案,安邑人昵称他为“白面包公”。后来,谢庭琪以政绩卓异再升为忻州牧。多年宦游他乡,忠孝难以两全,想到远在全州的老母亲奉养困难,自己满是愧疚,谢庭琪于是忧思成疾,上书乞求回乡奉养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地数千民众前往晋阳呼请留任。百姓盛情难以推却,在上官的劝说下谢庭琪才继续留任。数月后,他的病稍微好些就上衙办公,百姓见了都十分关切,再三劝他要保重身体,不要太过操劳,否则大家会心有不安。百姓淳朴的爱戴令谢庭琪不由得潸然泣下,这样的民心是任何金钱权势换不来的。正是因为谢庭琪的真心为民,才有今天的民心所向。

后来阿里衮任山西巡抚,别县有杀人大案,久久不决,阿里衮下令会审,其他各县州官员大多附和敷衍。只有谢庭琪觉得其中疑点重重,不可匆匆结案。他力请破棺三验杖伤,果然找到新的证据,将真凶捉拿归案。自此,阿里衮对谢庭琪更为器重,特奏请升为太原守。

当初,母亲听闻谢庭琪忧虑自己而生病,为了让儿子安心便不顾暮年离乡背并,从全州远赴晋阳与谢庭琪团聚。三年后,母亲在山西去世,落叶归根,本应回乡安葬。不想谢庭琪虽为官多年,却廉洁清风,囊中羞涩,竟不能支付扶棺回乡的盘费。阿里衮知道后,深为感动,下令藩司以下各级官员都资助丧仪,这才将谢母运回全州安葬。谢庭琪人生悲苦,屡遭亲丧,胸中积郁成疾,为母亲服满孝后,在赶往山西赴任途中,疾发身亡,年仅四十二岁。(桂林市纪委监委整理)

NWU新年月历壁纸 2022的每一天都要开心呀! 海南:启用农村返乡人员摸排系统 5桌以上聚会须报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