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应对不断走低的生育水平?如何减少育龄女性的顾虑?专家解读来了
国家卫健委2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情况。针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生人口趋势进行了分析。
宋健介绍,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的出生队列规模,从历史数据来看,1962年到1997间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下降的条件下,不同规模的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会影响育龄妇女的总数。1981年到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的妇女数量在缩减,这样就会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特别是20到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的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未来出生人口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较迅速,特别是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这是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走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这就需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缓解群众面临的压力,推动适龄婚育,提振生育水平。
育儿分担机制必须要明确
去年以来,很多省份延长了产假,但是有一些女性担心,延长产假期间她们的工资会减少,不利于她们未来的就业。怎样如何减少育龄女性的顾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认为,关键就在于带薪产假能不能够真正落地,特别是要明确假期的成本分担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因为假期不是事,带薪产假可能才是事,能不能在假期期间保障女性的收入,能不能女性在休完产假之后顺利返回到原岗位,她的职位和她原来的收入不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育儿分担机制是必须要明确的,否则可能就会影响女性的收入保障,甚至是加重女性的就业歧视。各地目前要进一步明确生育相关假期成本分担机制,生育成本要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要利用多种措施,比如政府的补贴,税收减免手段,也要适当分担一下用人单位的成本,这样就能减轻家庭,特别是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