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防疫政策风险论”是充满政治偏见的荒谬臆测

日期:01-13
新冠肺炎

原标题:“中国防疫政策风险论”是充满政治偏见的荒谬臆测

新华社记者张莹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日前发布“2022年世界十大风险”预测报告,将“中国新冠‘清零’防疫策略可能失败”列为“十大风险之首”。这一预测毫无科学依据,完全是充满政治偏见的荒谬臆测。

防疫政策的制定实施属于公共卫生治理范畴。面对疫情大考,中国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基于国情并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防疫体系。中国当前实施的“动态清零”策略不等于追求“零感染”,而是出现本土病例时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其内涵包括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发现病例时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有效救治等方面。广大民众也为遏制疫情积极贡献力量:自觉遵守防疫规定,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

中国防疫政策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其成效已在过去两年得到检验。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中国还与国际社会开展全方位抗疫合作,包括与各国分享疫情信息、交流抗疫经验,向他国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对外派遣医疗专家组等。为了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为助力世界消除“免疫鸿沟”作出中国贡献。

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用最小社会成本取得最大防控成效,避免疫情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最大限度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2021年11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北京大学团队评估了美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和以色列2021年8月疫情数据后认为,假如中国采取与这些国家类似策略,放弃入境隔离、非药物社区干预等措施,可能导致每天新增确诊数十万例、新增重症超过1万例,这将“对医疗体系造成毁灭性影响,并在国内造成巨大灾难”。

而欧亚集团预测的“依据”是,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后疫情可能“流感化”,严格的防疫政策反而可能导致免疫水平较低。但这一“依据”背后逻辑荒唐,科学上也不靠谱,在获得足够科学证据之前低估新冠病毒的威力与危害,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首先,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已多次对所谓“奥密克戎毒株造成的症状较为温和”的说法表示担心,强调这种观念是危险的,真实情况是奥密克戎会让人们住院并死亡,“相关病例增势如此汹涌,让全球各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其次,奥密克戎显示出免疫逃逸特征,一些接种过疫苗或感染过新冠病毒其他毒株的人,其体内抗体对奥密克戎免疫效果都有所降低。在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应对奥密克戎宣传片中,世卫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再次强调,遏制病毒不能仅依靠疫苗,而须继续遵守社交隔离等防疫措施,推动降低病毒传播率。

事实上,前期防控成果让中国在抵御奥密克戎毒株时处于更有利位置。另外,随着疫情动态发展,中国的防控策略也会相应调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此前表示,中国是否会一直坚持现行的防控策略主要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以及中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因素。

不难看出,所谓“中国防疫政策风险论”基于对新冠病毒变异不切实际的乐观想象,又充斥着对中国防疫政策的恶意歪曲。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政客、机构和媒体借疫情炒作“病毒实验室泄漏论”“疫苗外交论”等,在涉疫情议题上表现出严重泛政治化倾向。这次抛出的“中国防疫政策风险论”是其中最新一例。这些充满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的论调只会破坏全球团结抗疫的努力,妨碍对防疫政策的理性探讨、摸索和完善。

那么,2022年全球抗疫的最大风险究竟何在?过去两年全球疫情走势已经表明,若无法有效控制新冠病毒传播范围,病毒将持续变异,由此出现了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疫情仍在迅速蔓延之际,美国等西方国家执行所谓“与病毒共存”策略,已将“风险”变为“危险”,变为难以承受的现实危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就在欧亚集团这份预测报告出炉当天,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百万,迄今仍维持在百万以上的高位。而感染者越多,病毒变异的“温床”越大,就有可能孕育更危险的新变异毒株。

由此可见,某些国家曲解“与病毒共存”,在疫情尚未实质性好转时不负责任“躺平”,这才是全球抗疫面临的最大风险。

天津:暂停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及外埠、区域号牌机动车高峰限行措施 辽宁大连:已排查出28名密切接触者 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