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日期:01-08
就业广西

原标题:广西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来源:广西日报

放眼八桂大地,乡村振兴战略勾勒的美好蓝图正转化为一幅幅欢庆祥和、安居乐业的民生图景。

产业旺起来,钱包鼓起来,楼房建起来,日子火起来……

小寒时节,冬日暖阳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最美安置点”的百色市田阳区老乡家园恬静而美好: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套套住房宽敞明亮,一张张面容喜笑颜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走进村民陆启恒家,雪白的墙面、干净的地板、崭新的家具,阳光透过窗户照亮整个客厅,电视放映着孩子喜爱的动画片……“之前担心搬出来后没饭吃,现在发现担心都是多余的,小孩上学方便,我们夫妻俩在家门口做工,收入稳定,真是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啊。”谈起搬迁后的生活,陆启恒脸上绽开了满足的笑容。

陆启恒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家里还有智力残疾三级的妻子,75岁高龄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孩子,家里的重担压在他一人肩上。

2017年,陆启恒举家从“九分石头一分旱地”的那满镇新生村搬迁出来,住进了田阳区老乡家园。现在,他和妻子在家楼下的扶贫车间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加上各种政策性收入,全家每年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儿子也在离家不远的南山小学上学。“穷窝”变安居,创造美好生活有了新希望。

陆启恒一家只是全区易地搬迁移民的一个代表。易地扶贫搬迁,让从穷窝搬出来的人们住进了新房,融入了城市生活,完成了从“村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工作更有干劲,生活更有奔头。

2021年以来,广西持续加大后续扶持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个强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广西打好务工就业、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组合拳”,筹措安排各类资金19.57亿元、协调贷款资金71.88亿元实施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实现16.04万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一人以上就业,扶持3.38万户搬迁户发展特色农林业。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切实抓好产业和就业两个重点,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产业为根破增收瓶颈。2021年,广西多方筹措资金10.25亿元,实施涉及加工业、服务业、养殖、生态农业等产业项目88个,为有效解决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搬迁群众就地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拓宽渠道促就业创业。各地依托安置点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常态化组织有培训需求的搬迁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零工市场、招聘夜市等就业平台建设,帮助搬迁群众更灵活更充分就业;充分发挥易地搬迁大中型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作用,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机会。2021年全区共举办易地搬迁安置区专场招聘会218场,3465家企业发布提供67.88万个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53万人。安置区就业帮扶车间共有418家企业,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16.39万搬迁户中,已实现就业35.41万人,其中搬迁户实现自主创业5903人、从事公益性岗位7522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家庭已实现至少1人以上就业目标。农业生产经营(特色农业)39291人。

各地树立“群众搬迁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的理念,加快搬迁群众融入的进程。抓好配套设施和“九个中心”运行管理,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506个集中安置区共配套建设1184所义务教育学校,解决了搬迁群众中小学适龄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为群众安心的重要保障;882所医疗卫生场所和社保、医保、低保等政策的落实,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3226个社区综合服务便民利民“九个中心”,及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等多种方式,各地积极组织县乡干部和搬迁户结对子、“认亲戚”,并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等节庆活动,通过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所在地居民真正接纳、真诚帮助搬迁群众,有效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融入社会。

加快办理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截至2021年6月,全区16.79万套(包含同步搬迁户)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已全部办理完成,让搬迁群众吃上一颗“定心丸”。

搬迁群众关心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得到回应和解决,搬迁群众获得了更多归属感和幸福感,逐梦前行的路越走越稳。(周映 陆贤娟)

我省6名青年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我省各市县多措并举积极行动,坚决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