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2021年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5938件11806人
正义网上海1月7日电(记者林中明通讯员潘志凡)1月6日从上海市检察院召开上海网络犯罪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全市网络犯罪检察工作总体情况,并发布《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以下称“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利用或针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层出不穷,同时出现与新业态、新技术伴生的新型犯罪。2021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网络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共计11643件22881人,为2017年以来之最。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5938件11806人,同比分别上升126.6%、106.1%;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705件11075人,同比分别上升122.7%、86.3%。其中,随着相关法律政策调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受案数量增幅明显,成为网络犯罪占比最高的罪名,共受理审查起诉2972件3847人,件数人数分别占比52.1%和34.7%。同时,网络犯罪整体呈年轻化趋势,受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90后”占比52.0%,是网络犯罪最高发人群。而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点打击不断深入,整体受案数量的增速已趋于缓和。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除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外,电信网络犯罪目标也逐渐精准化,如利用在校生追星或利用应届生求职心理等实施诈骗,以股票咨询、股票推荐等名义诱导股票炒股人士在虚假股票平台投资,虚构疗效诱骗老年人购买所谓的保健品等。
与此同时,当前网络犯罪链条化、产业化态势明显,已经构建起完整的网络黑灰产业链,且不断拆分细化,出现各种新型的“关联产业”,如专业引流、专业换绑解封等,加大了打击难度。随着黑灰产业链的扩张,参与其中的涉案人员增多,层级清晰,团伙犯罪的主犯、上游诈骗实施者往往反侦查能力较强,追踪难度较大,而团伙犯罪的从犯、“两卡”犯罪的“卡农”等,则多为犯罪“工具人”。
“我们去年办理了多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呈现出犯罪人员隐蔽、犯罪时间持续、受害人数众多等特点。”据该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络经济新业态伴生的犯罪增长明显,尤其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商家“刷单”提升交易量、用户“薅羊毛”套取商家发放的补贴等操作,成为新类型犯罪。
针对网络犯罪新类型层出、涉案人员跨地域、被害人众多、证据认定难度大等特点,在2020年成立智联检察研究中心的基础上,2021年,上海市检察院普陀长风(互联网犯罪惩防)研究基地、徐汇西岸(人工智能犯罪惩防)也相继落成。据介绍,“一中心两基地”将积极发挥专业化优势,指导互联网企业联合成立“反网络黑灰产联盟”,形成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此外,该市检察机关还通过组建跨院际、跨层级的网络犯罪专业化办案团队、与公安机关、法院等会签相关工作指引、制发检察建议、开展“反诈集中宣传月”等方式,在依法惩治网络犯罪的同时,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法治意识,多维度打击、预防网络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