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坚定不移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日期:01-06
就业政府工作报告银川市

原标题:银川坚定不移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突出民生导向,凸显务实情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总结过去五年的成绩,还是部署今年目标任务,民生问题都占了很大篇幅,这彰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至诚与毅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银川市要坚定不移推进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新增学位2万个,建强6个县(市)区级医疗健康中心,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这些民生承诺直抵民心。今年银川市还将要做哪些民生实事?

【关键词】民生“十心实事”

质和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2022年民生“十心实事”无疑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这些实事涉及教育、就业、健康、交通、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跟银川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民生“十心实事”和往年的“银川市为民办十件实事”,无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今年民生“十心实事”是“一批实事”,不再是“十件实事”。比如,住房保障“遂心”实事,2022年将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对185户低收入群体农村危房和抗震宜居农房进行改造;实现住房公积金信息查询、登记开户等业务“跨省通办”,改造老旧小区100个。

再比如,优质教育扩面发展“连心”实事,新建、改扩建银川市北塔中学、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阅海第五小学、兴庆区月牙湖海军希望小学、金凤区第二十四小学、西夏区第二十小学、永宁县第二中学、贺兰县第五小学、灵武市第十四幼儿园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2万个。

【关键词】就业创业

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2年和到2026年的目标,其中,2022年要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到2026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对此,报告提出要推进“技能银川”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2亿元。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支付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8%、经营性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3.6%、转移性收入增长7.7%以上,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关键词】教育事业

新增学位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

具体举措为,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体质。加快唐徕回中北校区、阅海五小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优秀中等职业学校2所、优质专业15个。理顺民办学校管理体制,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健康银川

建强6个县(市)区级医疗健康中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医药健康行业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地位,使其关注度得到空前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更是加快了医药健康行业的变革和发展。那么,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哪些与医药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呢?

首先,推进健康银川建设,支持肿瘤、妇儿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强6个县(市)区级医疗健康中心,建成儿科等专科联盟3个,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均衡发展。其次,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创新医防融合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提升分级诊疗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此外,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广社区戒烟国家综合试点项目,新培育村镇、企业、家庭等“健康细胞”54个。

【关键词】文体事业

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演出各1000场

2022年,文体事业将如何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也指明了具体方向。

一是要加快非遗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办好第五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举办“美丽乡村·文化大集”100场,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演出各1000场。二是要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银川段)建设,做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情系贺兰》等优秀剧目区内外展演。建成一批健身步道、笼式球场等体育设施,适时办好银川马拉松、沿黄城市自行车邀请赛。

【关键词】兜牢底线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

关注人民安危冷暖,做实做细民生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全力保障低保、特困、优抚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残疾人、特需青少年、贫困“两癌”患病妇女关爱救助力度。同时,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落实三孩政策,启动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建设,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700个。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认真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保障好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

各界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交提案1457件 意见建议吸纳率达87.43% 显“韧劲”铆“干劲”蓄“后劲”——开局之年首都经济观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