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旭光:深耕“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学者简介】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诗人北岛曾经在诗歌《回答》中发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发人深省的诗性提问揭示了历史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曲折发展的这样一个可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也注定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我想,作为人文社科工作者亦应如是。
跨年之际,我们需要汪洋恣肆、横无际涯的“中国想象”,但更需要一种中国式的求真务实,深耕“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在我看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是两种颇具隐喻性或寓言性的文本,分别代表了两种“中国想象”。如果说《流浪地球》以“未来想象”体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疯狂外星人》则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中国智慧化解地球人与外星人的冲突危机,在面对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外星人如何相处沟通境况时,寓意“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展望2022,我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像谢冕先生在北大“批评家周末”学术沙龙上树立的“发言”精神那样:“我在,故我发言”。我不会选择“躺平”。
新的一年,我将应邀担任一本重要理论批评文选性刊物的执行编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余,我深愿依凭学术良知,竭诚编好代表天下学术之公器的影视理论批评选刊《影视艺术》。不仅仅是不拘一格,选出最能代表学术眼光、学术水准、学术敏感力、学术锐气和学术功力的佳作,更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选编和学风塑型之后,逐渐形成某种影视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导向。
新的一年,我还试图对有点“但开风气”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想象力消费”理论等作进一步的深化、细化和体系化建构。《电影工业美学研究》虽然已经在2021年出版专著,但感觉还有很多有待拓展的新的学术空间。如有可能,也很想在未来三五年内,撰写一部《电影想象力消费研究》专著。
新的一年,我将结项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及审美趋势研究”。希望这个2018年立项的前沿课题,能在影游融合的形态、业态、创作与审美、产业和管理等方面,在理论探索和产业、技术务实等向度,都呈现自己的新探索、新思考、新内涵和新思想。
新的一年,我还想静心、全面、深入地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学术研究的源流、理路和走向,进行一种学术史的梳理和总结。毋庸讳言,中国电影与时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电影面临过艰难困境和“再度辉煌”,时代给我们提出了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面对现实、“理论扩容”和批评务实,回答时代之问。
未来已来,洪流浩荡。当此之际,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因为,“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编辑:陈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