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日期:12-24
小行星天体北航

原标题: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快看,北航人的星星

小萱喊大家来“追星”啦!

根据2021年国际天文联合会

公布的小天体命名公告

我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洋教授

获得国际编号为

42175号小行星

永久性正式命名!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据悉,42175号Yuyang小行星于2001年2月1日被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天体搜寻计划中的699号安德森·梅撒观测站发现,是一颗主带小行星,轨道半长轴为3.2天文单位,其临时编号为2001CR21(数据来自AstDyS-2小行星数据库)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荣誉,具有权威性和永久性。通常行星科学领域每3年召开一次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会议(ACM),并在会上宣布新一批荣获小行星命名的科学家名单。原本计划2020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ACM会议,因疫情推迟到2023年,因此国际天文联合会于2021年6月首先通过线上公布了这批命名,用于鼓励在行星科学领域有贡献的中青年学者。

在今年6月这次小天体命名公告公布的140余位学者中,有6位中国学者上榜,我校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洋教授因其在不规则小天体轨道动力学和小天体演化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命名表彰。

下面,小萱再带你

走近优秀的于洋教授!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于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6年入职北航以来,主要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和“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深空探测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关于小天体近地交会过程表面效应的研究工作,被《科学》杂志网站评论报道,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关于陀螺形小行星风化层演化机制的研究工作,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子刊,得到国内外知名科技媒体的报道。相关研究成果服务于国际小行星探测任务DART、Hera和中国小行星探测任务“郑和”的预研论证。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由斯普林格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现为AIAA会员、AGU会员、北京力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力学学报青年编委;曾获2014斯普林格杰出博士研究奖,论文入选2020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力学学科),2018年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北航教师个人主页: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2019年,于洋教授在国际行星防御大会(PDC)做主会场报告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于洋教授课题组合影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一颗颗北航人的星

延续着北航文化传统

丰富着北航精神内涵

激励着北航人追梦而行,自强不息

小萱继续带你“观星”

北航星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2012年10月25日,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这颗北航的幸运星是所有北航人的骄傲。据国家天文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颗小行星于1995年10月25日在河北省兴隆观测站被发现,小行星位于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云带上,直径在10公里以内,每4.5年绕太阳公转一周。由于小行星发现的日期和北航校庆日同天,所以选择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

房建成星

祝贺!又一颗星以北航人命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原台长杨戟向房建成院士颁发“房建成星”命名证书

2018年12月5日,由何梁何利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主办的“房建成星”命名仪式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大报告厅举行。

房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的领军人物、中国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理论和实践的奠基者。经何梁何利基金推荐、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2795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房建成星”。

房建成星”发现于2007年10月9日,发现时距离地球1.62亿公里,绕日运行轨道偏心率为0.125度,轨道倾角为4.859度,轨道半长径为2.2个天文单位。距太阳平均距离为3.35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33年。

出品|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岳安达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5例 疫情防控不力,西安处理相关责任人26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