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突然炒作“三艘核潜艇同时上浮震慑中国”,仔细一看……
网友:当月最佳笑话。
美国《国家利益》10日“揭露”了一个“即将被遗忘的事实”——2010年,携带有超过400枚巡航导弹的3艘美国核潜艇曾同时在中国周边上浮,“它们传递的信号让中国极为震惊”。这个非常“标题党”的消息让老司机诧异了半天——当年中国真的被3艘美国核潜艇震慑了?事隔十多年,美媒又重新翻出来这事想说明啥?
《国家利益》网站称,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师福里斯特·摩根在其新书中描述说,“远程重型轰炸机是稳定危机的最佳力量之一”,因为轰炸机功能强大、机动灵活而且极为显眼,非常适合“展示力量和释放信号”;而美国海军的潜射导弹的效果较差,“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藏在水下看不见”。
不过他提到了一个反例,成为这篇新闻的重头戏——美国“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确实曾在2010年帮助稳定了一场危机——这一举动几乎被历史所遗忘”。
“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该报道称,2010年7月,3艘美国巡航导弹核潜艇几乎同时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浮出水面,据称是“为表达美国对中国在东海试射导弹的不满。”“在中国的导弹试验之后,美国意图用强大的潜射导弹来显示美国的实力,就好像华盛顿在对北京说:“你的导弹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但我们拥有很多导弹——而且它们离你不远。”
该报道称,当时“密歇根”号核潜艇在韩国釜山、“俄亥俄”号在菲律宾苏比克湾、“佛罗里达”号在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同时出现。这三艘潜艇可携带462枚“战斧”巡航导弹,一名亚洲国家的资深武官表示,“460多枚‘战斧’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巨大的潜在威慑’。”
老司机查了一下,类似“3艘美国核潜艇同时上浮让中国极度不安”的报道,从今年10月开始已经陆续在多家美国媒体上出现,内容也大同小异,都在渲染当年3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是“如何让中国惊恐不安”。
第一个问题是,这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
老司机发现,2010年7月,香港《南华早报》和美国《时代》杂志网站的确曾相继报道过“3艘美国核潜艇同时在中国周边上浮“的消息。相关报道称,当时美国海军宣布,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首次全体远离母港,进行远程部署。其中“密歇根”号在韩国釜山、“俄亥俄”号在菲律宾苏比克湾、“佛罗里达”号在印度洋战略前哨迪戈加西亚的同时出现是冷战结束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武力展示,“这三个港口的位置看起来像是对中国的围攻。”
当时美军罕见公布“密歇根”号核潜艇停靠韩国釜山的照片
《时代》杂志表示,美军罕见公布“密歇根”号核潜艇停靠韩国釜山的照片,美国专家称,美军此举旨在震慑中国,传达其将力保亚太主导地位的态度和决心。这也是美国政府把战力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政策的一部分,该政策被华盛顿视为是21世纪的军事重点。
但老司机注意到,仅有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专家邦妮·格拉泽表示,美国决定加强在太平洋力量,“会引起中国关注”,但并没有提到中国的反应,更谈不上“中国受到极大震慑”。美国官方还专门否认了这种“明显挑事”的说法。《时代》杂志称,美国官员否认此举意在向北京传递任何信息,称这三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现身三地纯属巧合。
显然,当年的确曾出现过“3艘美国核潜艇在中国周边上浮”的说法,不过所谓“中国受到极大震慑”纯属美国媒体“脑补”。
老司机觉得,最近美国方面大炒“中国导弹威胁”,可能有些美国媒体觉得“太灭自己威风”,因此想拿出“当年3艘美国核潜艇就震慑中国”来涨涨士气。只是时隔10多年后,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被3艘美国核潜艇震慑”的说法如今看起来更是可笑,因此不少网民在美媒这一轮炒作的消息下留言嘲讽“这是本月的最佳笑话”……
老司机想说的是,随着解放军现代化不断推进,曾经被视为美国撒手锏武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如今已经落伍,它存在飞行速度慢、路线相对固定、雷达反射面积大等一系列问题,在现代化的综合防空体系面前难谈有效突防——而中国恰好是拥有完整的综合防空体系的国家之一。因此即便携带有462枚“战斧”巡航导弹的3艘美国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在中国周边露面,不但谈不上什么威慑,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事实上,这些年来五角大楼自以为的所谓“对中国的威慑动作”并不少,类似的还有“派航母在中国周边巡逻”“将最先进隐形战斗机部署到中国周边”,结果呢?大家看到的却是美国开始考虑将亚太驻军后撤到第二岛链,这些所谓的“威慑”,效果可想而知。
在迪戈加西亚基地停靠的“佛罗里达”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此外,这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原本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建造的那批“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由于其服役年限过长,美国海军在 2002年将该艇原本搭载的潜射洲际导弹卸下,更换为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如今该艇已经接近服役末期,未来几年内将全部退役,对地打击任务改由最新批次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承担。这也意味着,能携带上百枚巡航导弹的这种超级核潜艇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的这种“威慑阵容”眼看都即将成为过去时,这实在太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