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日期:12-09

原标题:人社在线|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来源: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付雨涵实习生郑广伟/文图

提起公务员,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稳定、体面、福利待遇好。毕业考到体制内,也成为数万求职者的终极目标。尤其是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纵观近10年国考招录,虽报考人数均在100万以上,2013、2014年因公务员被频爆“离职”,报考人数曾陷“低谷”,那两年也是“上岸率”最高的两年。随之而来的体制内“真香”则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拉回考公赛道,上演“千人同过独木桥”盛况。专家表示,公务员报考热度高涨背后是职业自信的体现,反映出我国人口红利正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化,未来几年公考仍将持续保持激烈竞争趋势。

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公务员频现离职

2013年7月,四川省石宝镇副镇长赵光华的辞职感言《我为什么要辞去副镇长职务和公务员身份》在网上引发热议。2014年2月,合肥前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周大跃的辞职,更是引发公务员圈内一场不小的震动。

从这时起,媒体开始关注公务员这一群体,他们的一个离职念想,都能掀起轩然大波。

“看到媒体报道处级干部去当副总裁啦,副局长去当副总啦,我也恨不得辞职。”周口一单位办公室职员小林表示,天天深陷在写不完的汇报材料中,资料搜集中,经常觉得“厌倦和烦透了”。但社保、公积金、医疗、带薪假等优越的福利待遇,经常让他在离职边缘“望洋兴叹”。

有小林这样离职想法的公务员很多,但付诸行动的其实并不多。数据显示,自1996年实行辞退制度至2003年的8年间,全国公务员辞退率仅0.05%,人员流动率为1.25%。另一则样本数据显示,2013年武汉共有23位公务员辞职,约占全部公务员比例的0.05%,而2013年离职人数,比2012年减少了9人。

有人认为十八大以来出台的“八项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几轮巡视等,催生了公务员新焦虑症,也有人认为,辞职的公务员均是自身能力很强的人。专家们对此表示,公务员离职并未成“潮”,他们更愿意表达为这是一种正常的人员流动。

10年公考的“冷与热”

尽管不是“离职潮”,但媒体频爆公务员离职,对公考的报考仍有一些影响。

“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参加2015年的国考。”有过7年公考经历的于小伟表示,那一年,他报考的是山东海关的一个普通职位。因自身犹疑不决错过缴费时限,而未能走进国考考场。

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于小伟印象深刻,2015年国家公务员招录中,海关42个部门提供968个职位,共招录2073人,相比2014年招录人数增长300多人,这对“考公族”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后来他在媒体报道中才了解到,2015年国考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招考的平均竞争比,都创下5年来最低。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公务员计划招录2.2万余人,相比2014年增加3000人,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数为140.9万人,比2014年少11.5万人。

“2014年我报考的还是山东海关的一个职位,差了大概20人进面,2015年竞争比最低,进面的机率是很大的,但是我没有把握住。”于小伟说。

今年国考,于小伟同样也参与了,他报考的是河南税务经开区税务局,税务一向是招录和报考大户,今年同样不例外,一则数据显示,全国报考人数超过212万人,河南超8.7万人,国税报名人数突破5.7万人,河南地区最热岗位前十中,税务占据6席,最高竞争比达2752:1,为国家税务总局辉县市税务局,而于小伟报考的经开区税务局,竞争比也突破了50:1。

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看着热度如此高的公考,于小伟没了底气,“竞争越来越激烈激烈,我能干得过刚毕业的学生吗?”

事实上,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本次国考招录,国考报名人数连续14年都在百万以上。那两年的国考报名人数陷入低谷,更像是一种只看到表象的“应激反应”,一旦目透本质,反弹趋势“势不可挡”。

体制内“真香”

针对“冷与热”的问题,2014年,时任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宏观层面看,公务员招考的冷或热实际上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有考录制度公平公正的程度,还有公务员职业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发展前景以及人们对这个职业的预期。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次招考都有一些职位显得过热,有些职位报名人数上千人,竞争非常激烈;有些职位,主要是一些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的岗位或是专业比较特殊的岗位,报考人数较少,甚至有的岗位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他呼吁大家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2015年国考降温与当时中央强力反腐、落实“八项规定”、整治“四风”等一系列举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郑州大学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文成教授认为这种低谷是考生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做出的非理性的解读,“考生认为工作不好干了,追责严了,群体的关怀机制,福利待遇放缓了,产生了公务员‘不吃香’了的想法。”

放眼近几年公考招录,不论是省考还是国考,报考人数一路走高,缺考率却在下滑,体制内“真香”的观念正成为青年人的择业风尚。

今年9月,智联招聘发布的《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显示,作为职场和公考的生力军,超8成“95后”们愿意进入国企、公务员系统,这个比例甚至高于“70后”和“80后”。有专家分析,经济趋势放缓,新冠疫情叠加,使得企业不稳定,创业成功率低,公务员仍然是最“铁”的饭碗,努力一次规避一生风险。

在王文成看来,上述表象因素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使得青年精英群体愿意投身公务员,“内生机制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构筑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自我革新推动了社会发展,这给青年大学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愿意到一个优秀的组织、一个先进的精英群体里面实现理想价值。从外部条件和环境来看,整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矛盾冲突凸显,国家的优秀表现又增强了考生们的职业选择和信心。”

人才红利时代职业自信值得被肯定

百万雄师赴“国考”,岗位万里挑一……每年,关于公务员招录及考试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与“发热”现状,有人将公务员招考比作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有人认为公务员报考人数越多,越能体现社会的活力不够,还有人认为,大量青年才俊涌向公考,对企业用人产生影响。

从“离职”到“真香”,国考连续10年报考突破100万背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这些认识是存在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去辩证的看待。”王文成表示,从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来看,在公共管理领域、党政机关,需要有更多的精英群体储备进来,从国家的人口总量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来看,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转变,“近几年,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包括一些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说明国家对人才分布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另外,王文成认为,人才到底是进入公务部门就业还是到企业部门就业,这需要一种科学的、动态的研判机制、警示机制,人才红利时代,职业自信和职业选择值得被肯定。“目前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人才供给的总量,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供给的总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基数和人才总量比较大,未来公考竞争激烈的情形依然会存在,稳定增长的趋势还会再持续。”

责任编辑:张建利

印媒:黑匣子找到了!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无论顺风还是逆风,都要确保中印关系这条大船沿着正确航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