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梁思成弟子、建筑园林学家曹汛辞世,享年87岁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文史学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曹汛于12月6日22点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曹汛师从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建筑史、园林史研究,出版著作十余部,涉及建筑、园林、考古、艺术和文学等诸多领域。有学者认为,作为第一个梳理了中国园林发展脉络的学者,他的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他对造园叠山三个阶段的揭示,为当时乃至现在认识园林假山营造历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
曹汛曾感叹:“真羡慕当年的梁思成先生,骑着驴骡走在荒野小道上,晚上睡大庙,白天拍照片搞测绘,艰辛追求然后快乐发现,那种感觉多好。”
晚年曹汛虽年逾八旬,还是每天上午和下午去国图查资料,风雨无阻。
曹汛(1935-2021)
据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介绍,曹汛1935年6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先后担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聘教授、台湾树德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等职,1984年获得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史》,1992年调入北京建工学院(今北京建筑大学)从事建筑史研究与教学工作。
曹汛先生师从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建筑史、园林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编著、合著十余部,涉及建筑、园林、考古、艺术和文学等诸多领域。其中《中国造园艺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林徽音先生年谱》一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即将出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光亚此前认为,曹汛对于史源学的运用,不仅体现在了园林史的研究中,最为了不起的是他在唐诗宋词的研究中也找到了一套史源学与年代学的应用方法论;因此曹汛能够得出与很多文学界、艺术学界不同的结论。就园林史的研究来看,作为第一个梳理了中国园林发展的脉络的学者,他的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且提到这三个阶段的差异;在他的研究中,通过将史源学和年代学用到建筑史学正本清源的研究当中,很多重大的课题得到了澄清,或者给人提出了新的思索,回答了一系列的历史上的血脉问题;同时,曹汛在研究的道路中的自学求真精神也影响着他的研究不断向原始史料求证,如对陆游《钗头凤》与沈园的讨论探究等。
曹汛先生建筑考察照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专家王明贤曾回忆几年前去曹汛家里拜访,“他就住在一个小的三居室里,两张床上放着满满的书和他的手稿,书上都注满了批注。”王明贤说,曹汛虽年逾八旬,还是每天上午和下午去国图查资料,风雨无阻。
1936年6月出生的曹汛,师承梁思成,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建筑行业。他是典型的杂家,在建筑历史、古建园林、年代学等方面都有扎实的著述。而中青年学者对曹汛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对一些流传甚广、实为谬误的常识的纠正。
很多人读过曹汛发表于1997年的《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这篇长达5万字的文章,在《建筑师》杂志分两期刊完。经过考证,曹汛认为陆游的《钗头凤》写于成都的张园,与绍兴的沈园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大家公认我国古代最完整最早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是由李诫编成,李诫也被认为是中国建筑学的鼻祖,但曹汛考证出李诫是李诚之误。
《营造法式》内页
又比如,我们现在常说中国现存的唐代木构建筑有四处,曹先生通过考据认为,梁思成发现的佛光寺唐代大殿的断代考证完全正确,其他几处年代鉴定都不够精当,而且他认为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远不止四处,唐以前北周和隋代的遗存都有,他还发现一座建于公元559年的北周摩崖窟檐,远比日本法隆寺木塔早。
梁思成林徽因在五台山
他经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纠正了一个大错案,本意是还原历史真实,恰恰捅到别人的痛处,引来群起而攻之。因而他也被形容为是园林学界的不识“时务”者。
曹汛一生受益于史学家陈垣先生的史源学、年代学考证。“每一座建筑上的题记涉及到的天干地支如同一个婴儿的出生证明,能够说明建筑的历史。很多题记由于历史的原因遭到了篡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而年代学正是解开这些谜团的钥匙。”
比如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题记中说是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但经考证,那一年的戊申月根本没有庚午日,这就证明当时重修时有人对题记做了手脚。“我国干支纪日,从公元前1722年开始,直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和错乱过,所以任何伪造的年代,只要用笨办法去查,总会查出来。”
就园林史的研究来看,作为第一个梳理了中国园林发展的脉络的学者,他的研究明确提出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且提到这三个阶段的差异。
曹汛认为园林建造与人之性格息息相关。其形成的是一个体现“天人合一”观念的闭环:自然环境塑造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去指导园林建造;
苏州网师园
而园林建成后将会对人产生反作用,使人平静气质、生活高尚,陶冶情操,而后进一步影响整个民族的品格。至此,曹先生的论述回溯了希腊学者对中国人性格的判断,即环境陶冶民族性格。
苏州藕园
曹汛先生对中国园林进行了三种分类,以苏州天平山庄、扬州瘦西湖与苏州藕园为例,其体现了园林从自然、近郊逐步过渡到城市的不同特性。
扬州瘦西湖
中国园林分为自然风景区、邑郊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五大类,曹汛以园主的身份为立足点,对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进行了概念重塑,以上苑、中园和小园来进行分类。秦汉以前,以皇帝和王公贵族的皇家园林上苑占据绝对上风;自魏晋南北朝起,私家园林开始兴盛,以相对有权的上层阶级为园主的中园开始出现,也大概在此时,以士大夫等为园主的小园亦开始萌芽;直至隋唐,上苑依然比较兴盛,但此时私家小园已经可以和皇家的上苑分庭抗礼了;至宋元,私家园林持续发展,已至上风;于明清,皇家园林不得不反过来模仿私家园林形式,取私家园林精华。曹汛说,这实际上展现了上苑逐渐低落,私家小园日渐崛起,最后占据中国园林主流的过程,“应当说,我国造园艺术最后成熟是以私家园林最后成熟作为标志的,其渗透到全民族文化中,被千千万万人创造,可谓全民的艺术。”
造园叠山被视作中国园林一绝,在曹汛先生看来,造园叠山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实有深境”的自然主义阶段,叠山如真山;
“似有深境”的浪漫主义时期,将真山大壑抽象精炼于小山之中;
“似有深境”的现实主义时期,回归真实,聚焦表现真山的局部。
中国叠山的三个阶段手绘示意图
第一个阶段中,曹汛先生用一幅《北海的琼华岛》图为例,体现整体人工叠造。这个阶段是春秋战国开始萌芽,汉秦南北朝达到了顶峰,隋唐时期开始逐渐低落,直至宋元时期叠筑大山的手法就很少了。
第一阶段:叠筑大山手绘稿
这种叠山如真山的手法有一个消长的过程,叫做“有若自然”。曹先生把这种过度追求生活的真实,缺乏提炼和概况的手法称作自然主义。第二阶段总结它的特点叫做“小园和小山”。
《小园赋》中开始标榜所谓中园、小园,而小园是形象名词,如一亩园其实是小园的说法,芥子园绍园都是小园。这个时期皇家园林也开始追仿私家园林。受到了老庄思想以小见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小园小山手绘图
而曹先生最推崇第三阶段,总结为“真山局部”,这时期叠山不是缩小版的假山,而是做一个真实山的局部,这体现了叠山艺术从抽象到具象,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第三阶段产生的第一方面原因是绘画的影响,第二方面原因是当时造园领域的影响,由于此时期造园活动多而产生诸多造园风格,在各个风格相互比较过程中,新的一派叠山风格开始逐渐占据上风。
第三阶段:“似有深境”——常熟燕谷
第三个原因是这个时期对置石的欣赏。置石在小中见大方面做到极致,叠山和置石从这个角度竞争没有优势,因此叠山要寻找自己内在的规律。
《中国造园艺术》,曹汛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顾凯则认为曹汛先生的研究,尤其对造园叠山三个阶段的揭示,为当时乃至现在认识园林假山营造历史打下了最基本的框架,现阶段的研究仍然是在这样一个认识框架中来进一步推进认识。
(本文综合整理自园旅学苑公号、《新京报》等。)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