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尔滨悬赏万元奖励主动检测的感染者:履行义务该不该奖?
北疆小城满洲里疫情再起,波及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12月2日,哈尔滨市发布第40号公告,提出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或就诊且检测结果为阳性人员奖励1万元。
这是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国内首次有地方政府对新冠感染者推出奖励措施,此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有学者认为,有疫情感染风险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并检测本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此给予奖励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
北方工业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睿志则认为,在疫情小范围反复、疫情防控精准化的背景下,这一悬赏措施在法律的层面是合法的,并且,它有助于引导有病毒感染风险人员主动检测,积极达成防控疫情的目标,使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更大。
哈尔滨发生了什么?
从悬赏感染者到6个区全员检测
11月27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边陲小城满洲里再现新冠疫情。截至12月2日12时,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4例。
此轮疫情,殃及近千公里外的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
今天(12月2日)凌晨,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先后发布第40号公告和第41号公告。
其中,凌晨4时许发布的第40号公告介绍,12月2日,哈尔滨市发现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初筛阳性感染者,均为内蒙古满洲里市确诊病例的在哈密切接触者。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防止疫情输入、输出和扩散,对市民提出10条要求,如“坚持非必要不离哈、不出省、不出境,不前往涉疫地区”、“个体诊所暂停营业”等。
其中,第九条提出:请广大市民群众密切关注阳性感染者相关信息,如与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的,应当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屯)、工作单位报备,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自觉身体不适,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员,经核实后奖励1万元。
6个区的居民全部“黄码”全员检测
第41号公告发布于上午8时许,哈尔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决定,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范围确定为哈尔滨市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区等区域内全部人员。
通告提出,为确保核酸检测全覆盖、无遗漏,将对核酸检测实行“龙江健康码”赋码管理,未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龙江健康码”将会调整为“黄码”。此举旨在督促居民尽快到指定地点完成核酸检测,待完成检测且结果为阴性的,“龙江健康码”会调整为“绿码”。
据哈尔滨官方媒体报道,12月2日一早,6个区的市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扫码测温等程序,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集。其中,南岗区设置核酸采样场所431个,道外区设置201个采样点,道里区23个街镇共设置406个核酸采样点位。
报道称,“尽管室外天气寒冷,但居民们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动作熟练,采样现场检测速度很快”。
一人隐瞒接触史被警方立案侦查
当天,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发布通告:在最近疫情防控期间,哈市外来务工人员付某某无视有关规定,故意隐瞒旅居史、暴露史、接触史,造成疫情传播风险,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公安机关经全面细致调查,决定对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天下午,哈尔滨举行疫情防控第三十九场新闻发布会通报:12月2日0时至14时,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为满洲里市确诊病例在哈的密切接触者。目前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彤介绍,近21天内有过其他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含旅途中转停留)的来哈返哈所有人员和与确诊病例轨迹有交集的人员,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屯)、工作单位报备,并配合执行疫情排查、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对不主动报备、谎报瞒报行程者,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争议:
悬赏奖励感染者,应如何评价?
哈尔滨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948.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28.4万人。拥有45个少数民族,汇集多种宗教文化,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并存的城市。
自去年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经历了几轮疫情,去年4月曾发生过聚集性病例、院感等情况。此次疫情防控反应迅速,两条通告相隔仅4个小时,第二条对六个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发布之际立刻执行。
对于哈尔滨悬赏万元奖励感染者的做法,网上有不少批评声音。
“不主动上报不是犯罪吗?主动还得奖励?”在某社交媒体,这一观点获上万人点赞。前述报道中,哈尔滨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的相关规定也支撑了这一观点。很多网友认为,主动报告和检测是应该的,这种奖励给人感觉“怪怪的”。
一名社会学学者告诉知道君,有疫情感染风险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并检测本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此给予奖励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从社会学角度看,以悬赏来推动居民履行疫情防控义务,是对现行防控措施有效性的否定。
网上还有人提出:“有这钱奖励基层医务工作者不好吗?在冰天雪地中做核酸,手都冻僵了。”还有人认为,这可能导致高风险人员涌入哈尔滨。
也有网友认为此举值得肯定,表明“政府不认为自己是管理者,而是治理者”。
北方工业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睿志接受采访时认为,由于当前的疫情是小范围暴发,核酸检测也是分地区、分批次进行。通过悬赏使那些尚未纳入集中检测的可能感染人员积极参与检测,可以使防控网更加严密。行政动员下的集中检测如果是“刚性”措施的话,以悬赏的方式激励公民主动检测则是一种“柔性”措施。刚柔相济,有助于使这波疫情早早被控制。只不过,政府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公正,一旦符合公告规定的条件,就要积极兑现。
周睿志进一步指出,悬赏所包含的行政奖励是一种授益行政行为。在以往的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地政府主要采用限制性措施,这次哈尔滨采用了悬赏来实施防控,其实是一种治理创新。我国的疫情防控可能还要持续很长时间,应当鼓励各地政府不断探索新措施新方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不断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关保英,曾于2020年第4期《中州学刊》发表《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制度的构建》一文,其中提出,疫情防控中的行政奖励具有弘扬疫情防控正能量、体现疫情防控人性化、实现疫情防控针对性、阐释疫情防控机制的现代治理理念、充实疫情防控手段等价值。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前提是受奖励行为符合有益性、合理性、实效性、合法性等客观标准。
该文建议,对行政奖励进行统一立法,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奖励制度,明确疫情防控中行政奖励的法律属性,完善行政奖励的程序,强化行政奖励的法律效力等,是应予重视的法治之路。
记者│沙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