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试点1周年,重庆服务贸易如何创新发展?
来源:重庆发布
去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重庆主城都市区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期限3年;同年11月,《重庆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审定同意并印发实施。一年过去,重庆在服务贸易方面发展得如何?有哪些亮点案例值得推广?一起来看。
昨(29)日,重庆市商务委发布消息,经过一年的试点推进,《实施方案》160项试点任务已落地111项。在试点的带动下,2020年,全市服务进出口额达675亿元,位列中西部前列。今年1-10月,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51.4%。
金融、医疗、物流、法律、教育……
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围绕“一基地一枢纽四中心”建设,重庆推动金融、医疗、物流、法律、教育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
金融领域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业、保险业企业在试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受理南洋商业银行重庆分行筹建申请;目前已有外资银行参与进出口通关环节税款缴纳和税款担保业务。
医疗领域
支持平安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分别作为外资、内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在我市设立机构。其中,复星联合健康已与国内国外2000余家医疗机构签订医疗费用直付协议,并开发全球通高端医疗商业保险产品,能够提供境外医疗服务;平安健康已与全球10万家诊所及医院建立直付网络,为外籍人士就医提供结算服务。
物流领域
今年已开通重庆至布鲁塞尔、东京、达卡、班加罗尔4条国际货运航线,全市全货运航线累计增加至26条。目前,正推进日本货航应用第五航权开通日本到重庆到北美货运航线。
其中,两江新区探索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海关业务改革创新。该创新做法是利用重庆保税港区和贸易功能区政策优势,通过配送中心一站式接入,搭建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联动平台,顺利实现跨境电商体验式购物。
消费者现场下单、马上提货,从下单到提货仅需10分钟。同时,线下自提模式将运营成本降低了30%左右,“前店后仓”监管模式正式运行后,货物通道更加便捷,形成“审、验、放”一体化监管和商品“存、展、销”一站式经营,实现“企业成本最低、通关时效最快、管理措施最优”。
这也促进重庆跨境电商“线上+线下”发展新时代开启,进一步扩大消费品进口,有效拉动内需,加快推动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法律领域
开展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目前已经聘请8名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
同时,重庆渝中区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支持段和段、中豪、索通等律所走出去设立分支机构、聘请外籍法律顾问,引进香港狄炳奇李道明律所在渝设立代表机构,支持段和段设立“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跨国经营、并购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案例也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发的试点首批最佳实践案例。
教育领域
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来渝合作办学,今年已新增2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7个。
聚焦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
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电子口岸中心主任熊朝阳介绍,服务贸易国际结算中贸易真实性核查,常常制约服务贸易的便利结算。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需线下准备大量贸易文件和证明单据,现场交银行柜台,材料重复、流程繁琐;银行审核需操作不同平台进行单据验证和外汇申报,核实压力大、办理周期长;外汇监管部门数据来源于银行事后申报,无法提前预判潜在风险。
对此,重庆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切入口,与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合作对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服务贸易和资本金融项下国际结算提供票据验核服务,将银行办理时间从2天提高到2分钟以内,提高贸易企业结算效率50%以上。
同时,通过区块链避免重复融资与结算,避免数据篡改提高安全性,支撑大数据精准监管。截至11月26日,系统累计完成服务贸易国际结算5811笔,涉及金额28.28亿元。
与此同时,重庆还积极推进资金、人员、货物、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动。包括便利外籍人员工作和生活,提升货物流动便利化水平,推动数据流动便利化。
预计到2023年
重庆服务贸易额突破1000亿元
“力争到2023年,重庆服务贸易额突破1000亿元。”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进试点任务全面落实,积极争取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试点、数字人民币试点、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内地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地区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内地与港澳专业服务资质互认试点等任务。
同时,持续深化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基地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推动项目示范、产业集中、功能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