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与城丨关于重庆中心城区跨江第一桥,这些故事可能你不了解
来源:重庆发布
近日,马鞍石复线桥正式动工建设,该桥为跨越嘉陵江特大桥,全长1422米,与既有马鞍石大桥并行共线。
今年9月,水土嘉陵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礼嘉嘉陵江大桥通车,至此,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跨江大桥33座,“桥都”之名当之无愧。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张坤琨摄
那么,重庆中心城区的
第一座跨江大桥
诞生于何时?
修建前后又经历了什么?
《山与城》95期
一起走近重庆市城建档案馆
带你了解“第一桥”背后的故事
↓↓↓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谢智强翻拍
63份珍贵档案纪录
建桥规划75年前就已诞生
重庆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这座连接渝中区牛角沱和江北区董家溪的桥梁,是重庆中心城区第一座跨江大桥,也是目前重庆最繁忙的桥梁之一。
“早在75年前,重庆就已经有了建设嘉陵江大桥的规划。”重庆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徐惦耕介绍,城建档案馆中收藏有63份珍贵史料,详细纪录了这座大桥的前世今生。
建设现场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在1946年的规划图中,清晰标出了嘉陵江跨江大桥的规划修建位置,根据当时规划,它将连接江北香国寺码头附近区域和重庆市中心区域。不过因为资金等原因,大桥一直未动工。
“这份1957年的《重庆市嘉陵江公路桥设计意见书》,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最早的具体设计意见。”徐惦耕介绍。
设计意见中调查表明,解放后的重庆发展迅速,原有的“母城”市中区(现渝中区)急需扩展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当时江北区则已建成130余家钢铁、机械、化工、轻工业等厂矿,也有大量物资需要通过通道过江,“包括燃料、材料、机械,设备、产品等各项物资,渡轮和木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运输需求。”
对于市民而言,跨江出行也极为不便。建桥之前,渝中与江北之间的往来多靠木船,一次只能运送十来人,往返两岸要花大半天时间;大型渡船一次虽可运送100多人渡江,但每逢大雾天气和洪水则要封渡,相当不便。
“我家当时住在马家堡,母亲是达州人,但凡要从渝中出发回老家,总是会在提前到上清寺的亲戚家住一晚,就是为了早点去赶过江的船。”徐惦耕回忆,轮渡过江后,还需要爬坡上坎,耽误大量的时间。
建设现场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施工方采用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建设技术
为什么在广阔的市中区(现渝中区)区域,偏偏选择在牛角沱上清寺一带建桥?
“选桥的修建位置相当讲究,桥台的建设不是说随便找个地方都能搭起来的。当时的专家们也考虑过江北嘴,那边靠近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也与解放碑更近,但千厮门附近的江面宽阔,在当时建设条件受限。”徐惦耕介绍,牛角沱水域水流平缓,跨度合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最终被选定。
建设现场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修桥地址确定下来了,但在缺乏经验,物资、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如何把这个“巨无霸”修起来?
档案馆史料记载,武汉长江大桥当时通车没多久,桥梁建设的成功为团队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设计方为重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嘉陵江大桥正式动工后,施工方使用的很多建桥技术都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似,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建设技术。
他们把一座山都搬走了
“开工后,也面临了非常多的困难,比如缺少大型设备。”徐惦耕介绍,如混凝土搅拌技术,很多时候都只有靠人工搅拌,“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那种大型搅拌车,一下就能搅拌大量的水泥,还能运输和倾倒,当时更多时候都是在现场,靠人工和小型设备来操作。”
在桥墩建设中,施工方也需要克服洪水等问题,即使现在,桥墩的围堰建设面对洪水时候都是个难题,但当时工人们克服了困难,只为实现了重庆人的大桥梦。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资料数据中,也清晰记载了当时大桥建设的热火朝天景象:大桥上清寺方向原有一座山阻隔,工地上每天上千人施工,硬是生生把“山”搬走了。
建设现场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当时很多学生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帮忙搬运土石方。”徐惦耕回忆,这样的传统也在当时流传了下来,在随后的长江大桥建设中,很多学生也都主动前往参加义务劳动,建设家乡,“我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当时父母带我去的,将鹅卵石破碎掉后再加到混凝土中,回来我还写了作文,标题是《一个有意义的星期天》。”
大桥建成后
还延伸出两个“重庆第一”
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桥正式通车。通车前几天,诸多市民从全市各地专门赶来“踩桥”。随着大桥通车,两岸居民也正式结束了只能靠轮渡过江的历史。
大桥通车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关于大桥,还有延伸出另外两个‘重庆第一’。”徐惦耕说,大桥通车后,“观音桥——解放碑”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即405路电车也随即开通。因为要过桥,所以当时也有人喜欢喊它“过河车”。“江北那边有一站叫‘渝北’,不是现在的渝北区,而是现在观音桥环道旁的渝北商场,附近有长途汽车站,是当时有名的地标。”
另一个第一,则是当地交通发展后诞生的牛角沱立交桥,也是重庆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桥。“立交桥建成时,我和哥哥专门坐车来看立交桥,感觉比电视里看的香港的立交桥还好看。”徐惦耕回忆,大桥通车后,作为市中区外环系统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当年的牛角沱只有一条狭窄的道路。1985年,牛角沱立交完工,“别看这个立交远远不如现在重庆黄桷湾立交桥那样壮观,当时真的让交通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
建设现场历史照片重庆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老中青”三代同堂
见证重庆交通发展
历经沧桑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承载了山城的变迁和发展。
2009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在嘉陵江之上修建的渝澳大桥建成通车,它距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约200米,两桥被称为“姊妹桥”。两个“姊妹”连接着江北区和渝中区,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与渝澳大桥张坤琨摄
而今,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轨道交通3号线过江复线桥“老中青”三代大桥一起,成为重庆城市交通发展重要的见证。
轨道交通3号线邹乐摄
2018年,因为多年“奉献”,牛角沱大桥曾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整修。
大修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推进,施工方大量选择与原结构相同或兼容的材料,让大桥的桥身、桥墩、桥面等均得到精心修复,同时,大桥上还增设了交通监控系统、桥梁健康检测系统等智能设置,照明系统也进行了提档升级,这座50多岁的大桥,得以焕发新生。
延伸阅读》》》
重庆跨江大桥的名字,你能背完吗?
跨嘉陵江大桥19座,跨长江大桥14座(数据为市政道路桥,不含铁路轨道桥)
●跨嘉陵江大桥:东阳大桥、碚东大桥、新朝阳大桥、水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嘉悦大桥、蔡家大桥、马鞍石大桥、礼嘉大桥、双碑大桥、高家花园复线桥、高家花园大桥、石门大桥、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曾家岩大桥、黄花园大桥、千厮门大桥
●跨长江大桥:鱼嘴大桥、寸滩大桥、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复线桥、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李家沱大桥、马桑溪大桥、鱼洞长江大桥、观音岩大桥、鼎山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