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 这个冬天重庆冷吗?今冬明春自然灾害如何防治

日期:11-26
重庆市

原标题:发布会|这个冬天重庆冷吗?今冬明春自然灾害如何防治

来源:重庆发布

汛期重在应对灾害,冬春非汛期重在打基础、强保障。今(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全市今冬明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发布人:

何建平市应急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韩列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任丽娟市水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熊忠武市林业局二级巡视员

唐红玉市气候中心总工程师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重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已得到基本保障

——何建平

在“两群”地区,对部分隐患点增设监测设备,增加监控频次;在主城都市区实施智能化、普适性的监测预警实验,技防和群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

——韩列松

冬季全市总体降水较常年总体偏少,主要河流出现较明显洪水的可能性较小

——任丽娟

截至2021年10月,全市“技防”设施已建成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21座

——熊忠武

预计今年冬季重庆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本地冷空气活动会比较频繁

——唐红玉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李昊东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邹乐李昊东摄

今冬明春全市灾害防治重点工作

何建平介绍相关情况李昊东摄

何建平介绍相关情况李昊东摄

何建平介绍,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但对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而言,一年主要分两季,就是汛期和非汛期。汛期重在应对灾害,冬春非汛期重在打基础、强保障。

基于今年汛期灾损情况及在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市减灾办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就今冬明春全市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从“查、建、救、宣、统”五个方面着手,统筹推进。

①点面结合抓“两查”,强化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

●统筹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估和相应的风险区划编制工作。

●同时,各行业根据既定周期安排,组织开展隐患点排查,更新台账清单,逐点落实整改。

②软硬并进抓“两建”,建好夯实基础设施和预警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好防御工程,包括损毁工程的修复、病险水库加固、地灾隐患治理、森林防火、易涝点整治等项目。

●预警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加密监测站点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是在气象部门发布普适性预警基础上,着力推进行业、基层预警规范的细化落实,进一步完善全市预警工作机制。

③平战衔接抓“两救”,充实救援力量和落实救灾救助。

●救援方面,着力推进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能力建设,加快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组织开展训练演练。

●救灾方面,加快完成倒房重建任务,有序落实既定的冬春救助,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④内外兼顾抓“两宣”,认真抓好内部业务培训和防灾减灾社会宣传。

●内部培训层面,重点开展基层干部、“四重”网格员、河长、护林员等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基层风险预警及避险的组织能力。

●社会层面,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营造防灾减灾群测群防、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⑤督导并重抓“两统”,“督”与“导”结合,确保工作的落实。

●督,就是全面部署,细化明确具体任务,依托市安委会、市减灾委明察暗访的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的督导和管理。

●导,就是在“下任务”的同时“教方法”,开展示范培训,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力的,加大曝光力度,严格督促整改,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按期完成。

答疑解惑

唐红玉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唐红玉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Q:受今年“双拉尼娜事件”影响,重庆市今冬明春的气候趋势是怎样的?

唐红玉: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但拉尼娜不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预计今年冬季重庆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影响本地冷空气活动会比较频繁。

●前冬(2021年12月)西南部和东南部与常年偏低,其余地方比常年略偏高;

●隆冬(2022年1月)和后冬(2022年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偏强,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

主要低温时段为:

● 12月中旬后期和下旬后期

● 1月下旬和2月上中旬

● 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预计明年春季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总体春季的气象干旱不明显。

Q:如何进一步完善预警工作机制?

何建平:重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户”六级预警发布体系已基本建成,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也日渐多样和便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已基本得到保障。

针对预警管理问题,重庆减灾办于去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于去年8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对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之后,对各行各业作出了规定,在既有气象灾害预警规范基础上,以行业和基层预警规范为着力点,条块结合,进一步完善重庆市预警工作机制。

●“条”方面,15个灾害天气敏感行业,针对各类灾害天气分级制定行业预警规范,重点明确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怎么“避”,比如说“停学、停工、停业、停运、停游、停航”等阈值,及时“叫停”。

●在“块”方面,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明确各自的预警信息发布的规范,包括各级各类预警发布的启动阈值、发布人、发布对象(具体到户到人)、发布渠道、具体防灾减灾措施和避险等内容。

下一步重点,正按照“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的要求,在开州和航运、城市内涝两个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条块结合的试点,计划于明年汛前组织先行地区和行业进行示范,后续全面推进。

任丽娟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任丽娟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Q:重庆今冬明春是怎样的雨水情形势,当前在保障农村供水方面有哪些举措?

任丽娟: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和当前大气环流形势分析,初步预计: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全市总体降水较常年总体偏少,主要河流出现较明显洪水的可能性较小。春季(2022年3月—2022年5月)全市总体降水较常年略偏多,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同期总体平稳。

截至10月31日,全市水利工程蓄水29.71亿m³,比去年同期增加0.23亿m³;工程可供水量为21.9亿m³,比去年同期增加1.9亿m³。

同时,做好已成水库、水渠等工程的维修养护和除险加固,尽早恢复病险水库蓄水能力,加强工程的防渗防漏,减少蓄水输水损失。

进入今冬明春的非汛期后,水利部门将及时查漏补缺,加快推进堤防、水闸、水文监测设备等水毁设施修复,按计划做好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确保防治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为明年防汛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韩列松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韩列松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Q:今冬明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心将放在哪些方面?

韩列松:今年以来,重庆所发生的479次地质灾害灾险情,与今年的22次强降雨天气和区域性暴雨有关。目前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将积极抢抓有利窗口期,以“夯基础、提能力”为目标,以汛后核查、培训演练为抓手,抓实、抓细今冬明春各项重点工作。

其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已经初步识别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现场的核查验证,精准确定隐患点;推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精细化调查,科学评估确定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区。

以院坝会、集中授课等方式,分层级、分批次培训“四重”网格员和受威胁群众,并通过电视、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和平台,普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避险自救等基本知识,提升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在“两群”地区,对部分隐患点增设监测设备,增加监控频次;在主城都市区实施智能化、普适性的监测预警实验,技防和群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

熊忠武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熊忠武回答相关问题李昊东摄

Q:森林草原防火领域目前做了哪些工作,重庆基础保障能力现状如何?

熊忠武:目前,重庆处于森林草原的非防火期,将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改造力度。

①加快推进中央投资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对已完成国家投资建设任务的江津、綦江、北碚、合川、开州、云阳和万盛经开区6个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确保明年春防能够全面投入使用。

●加快推进南川、丰都、巫溪、巫山4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及时发挥作用。

②完成全市年度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对100座防火标准化检查站进行达标验收;

●对区县自行安排建设的72公里生物阻隔带,1943公里工程阻隔带、95个消防水池(箱)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③全面开展防火基础设施维护。

截至2021年10月,全市“技防”设施已建成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21座,林火视频监控275套,林下红外监控系统13套、2698个监控点位;“物防”设施已建成宣传碑(牌)10万余座(个),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1845座,(含标准检查站193座),森林消防水池2193口,生物阻隔带1643公里、工程阻隔带10432公里。

守护嘉陵江,川渝协同立法 北京独生子女家庭每年可享受10个工作日护理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