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这里,解码作物基因密码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是摆在历史进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努力,让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牢牢的端在了每个老百姓的手中。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将神秘植物遗传密码为世人解答。在这里,一批批遗传育种生物学家以农作物遗传改良为总体目标,通过不断地探索实验,使中国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迈上了新的高度。
连续5次获评优秀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袁德军介绍,实验室是在1992年由原国家纪委批准建设立项。1994年通过验收,1996年我们就参加了第一次评估,当时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之后的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实验室连续5次获评优秀实验室。
解码绿色超级稻基因密码
近年来,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继续苦心研究,提出并研发了一种名为绿色超级稻的新型杂交水稻,让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绿色超级稻,它是一个新的理念。既要保证水稻优质高产,还要保证绿色。绿色的核心含义就是要少投入,多产出并保护环境。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立仲谈到,包括张启发院士在内的一些水稻科学家早在2005年就系统提出了绿色超级稻这个概念。它的核心目标是16个字,就是“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优质高产”是保证“超级”,前面12个字就是要体现“绿色高效”。
为了践行自己身为水稻科学家的职责,把水稻品种做精做良。熊立仲教授与他的团队对绿色超级稻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
熊立仲谈到,我们要在保证粮食供给、作物的单产以及总产要进一步提高的条件下,降低投入,减少消耗,这就是后绿色革命的特征之一。特征之二,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所以我们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要吃的健康。这个应该作为后绿色革命的一个核心特征,或者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一颗种子种下去长起来,就还是那种作物,它不会长成别的。是因为它的一个我们所称DNA脱氧核糖核酸这种化学物质,它的组成顺序就构成了遗传密码。
解码棉花基因密码
不仅仅是水稻,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二大产棉国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然而,种植资源的狭窄导致棉花品种的同质性严重,使得产量一直上不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献龙和他的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着国际作物学的研究动向,从棉花遗传的各个方面展开研究。
张献龙谈到,棉花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我们国家资源非常短缺,中高档优质棉短缺达到60%。要解决种植问题,首先解决资源贫乏问题。我们长期坚持做杂交棉,也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把野生棉、海岛棉的遗传基因导入到我们大面积种植的陆地棉里面去,获得了大量的材料。我们始终为这个产业,为纺织业服务。
作为研究棉花作物领域的科学家,张献龙教授几乎将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这枚小小的种子。
张献龙谈到,现在的杂交种都要通过两系三系去配杂交种,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大,所以杂交种子也很贵。如果通过细胞再生能够获得再生植株的话,从杂种一代细胞就可再生第二代植株。那么理论上来讲,一粒种子可以产生很多和原来的杂交种一模一样的种子,同时也可以保持杂种优势。同时观察细胞再生有助于研究生命体发育分化等一系列的生命过程,可以作为研究的很重要的材料。植物体细胞,尤其是胚型细胞的潜能性研究有非常广泛的价值。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里不仅有当今农业学术界的栋梁,更有执着科学事业,为之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启发,是绿色超级稻的主要科研人员,同时他也有着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科学家精神。
张启发谈到,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觉得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你看我,这个研究的一个方面叫绿色超级稻,那是对地球有好处,人类也有好处,这在后面是对人类有好处,对地球也有好处。
八十三岁坚持解码油菜基因密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傅廷栋今年已经是八十三岁的高龄了,但他仍然全身心地扑在杂交油菜的繁育工作中,他繁育的杂交油菜让出油量从原本的10%提升到了20%。但他仍不满足,还在规划着更高的目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作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和奋斗着。而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人民已经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但我们依然需要居安思危,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为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