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振奋!《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大工!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受党领导、为党服务、与党同行,自诞生之日起,红色基因便深深镌刻在大工人的血脉中,成为学校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细致谋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形成校园内外联动、课上课下同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不断擦亮育人底色,用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
11月25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版对学校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行了整版报道,一起来看!
擦亮育人底色用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
大连理工大学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在观看的过程中几次忍不住流泪,为我们党百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作为青年党员,我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张雪在与学校师生近千人共同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动情地说道。
大连理工大学以“青春心向党,百年铸辉煌”为主题,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街区,学校团员青年、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围绕“百年圆梦”“青年百年”“红韵芳华”“幸福天地”四大板块内容,开展红色基因成果展示、百家社团巡游表演、党史教育文化展、主题互动祝福、与党旗同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成党史学习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受党领导、为党服务、与党同行,自诞生之日起,红色基因便深深镌刻在大连理工大学师生的血脉中,成为学校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之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细致谋划,确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监督方案》三个主方案,指导38个二级党组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形成校园内外联动、课上课下同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不断擦亮育人底色,用红色基因涵养时代新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俯瞰大连理工大学
01
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
“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将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互贯通、一体推进,准确把握正确方向,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带队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四史”课程建设,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四史”课程建设提出要求。大连理工大学将“四史”课程建设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建设“点—线—面—体”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力图梯次实现“史—论—观”三位一体育人目标。
建设工程学部建土2003班吴晓燕同学这学期选了《中共党史》选修课,通过32学时的课程,和同学们一起在学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谈起学习体会,她表示:“通过对党史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规划,搭建平台,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重将育人队伍、阵地、组织机构相互协同贯通,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
午休时间,主楼的会议室里依然有一群教师在热烈讨论。在第73期“午间教学沙龙”上,老师们以“铭记党史,立德树人”为主题,互相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物理学院院长赵纪军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与物理学”“坚定四个自信——从大国重器到中国科学家的科研贡献”等为案例分享了物理学科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路。
为让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水,学校持续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了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思政”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全部课程、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全覆盖。通过深度挖掘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成就和学校红色基因背后的思政元素,提炼了大量本校师生深度参与重大项目的亲身经历与励志故事,建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教学案例资源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科技报国情怀。
大连理工大学开展“薪火”本科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汇报讲演会暨主题思政课
02
丰富党史学习形式共筑校园大思政氛围
“著名光学家王大珩教授带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自己动手做仪器,装配出两个能同时容纳130多人的物理实验室;我校土木工程系创建者李士豪教授在三年困难时期从每月280元工资中拿出200元交党费……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曾发生在大工这片热土上!”
“七一”前夕,大连理工大学深挖学校红色资源,精心策划的“中国共产党事业中的大工奋进路——红色基因展”正式开展。展览浓缩了全体大连理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历史记忆,也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师生建设一流大学、建功新时代的信心信念。本次展览与此前展出的“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党史文献资料展”“红色人物雕塑展”“大工青年眼中的那抹红”主题展等共同构成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展”,引导师生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
学校领导带头讲党课、深入基层党支部,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举办读书班、党史专题音乐会、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开课,开展“四史”学习大会、微党课大赛……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学党史”的方式方法,围绕百年党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青年学生关注点,通过原创音诗画、舞台剧、情景歌舞、话剧、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立体式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
飞夺泸定桥、平津战役、开国大典……当这些曾经在书本上出现的画面以沙盘、油画、剪纸等形式创新性地呈现时,党的百年历史也随之变得鲜活生动。大连理工大学强化社区党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楼一品”活动,将学生生活社区21栋楼宇空间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师生围绕百年党史的重点事件、经典场景,以多种形式共同创作党史学习教育作品,让百年党史深入学生生活,构筑深受学生喜爱的“育人第二课堂”。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郭弛说:“‘一楼一品’形成了点面结合、知行统一、重点突出、覆盖广泛的教育平台,让学生们在作品设计中重温历史瞬间,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百年党史精神力量。”
“大家好,我是化工学院党委组织委员赵佳明,我们所在位置是嘉兴南湖红船旁,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7月1日,在建党百年之际,大连理工大学“百名党员追寻百年足迹”实践团嘉兴分团在南湖旁为师生进行云端直播,共同重温建党初期的峥嵘岁月。沿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路径,大连理工大学设计了10条实践路线,分10支团队组织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地寻访、社会调查、现场教学,并同步开展线上直播,让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近距离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大连理工大学开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活动
03
深入一线力行实践砥砺奋进新时代征程
4月21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学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更好服务健康辽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一环。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带领青年学生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鼓励青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实学实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以“学史力行”为落脚点,引导广大师生以担当作为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构筑立德树人新格局,以“四个服务”新业绩、“十四五”新起步开新局。学校深化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成立“三早”科技创新社团,致力于培养未来科学家,组建由两院院士、行业专家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带领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研究团队,聚焦核电、C919大飞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攻关,引导学生立大国志气,铸大国重器,建大国工程;积极推进东北亚国际发展和合作研究中心、辽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建设,与大连市人民政府推进市校协同发展,切实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和辽宁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服务乡村振兴。暑假期间,大连理工大学将社会实践大课堂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组建实践团队331支,3322名青年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其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深入基层开展155场宣讲活动,做党史故事的“宣传员”;用智能AI、无人机打造兴趣地理等科学类创新课程、党史课程,前往西藏、青海、贵州等地为1315名西部孩子送去知识与爱心;依托课程、课题走访城市、企业、厂矿开展调研研究,形成246份调研报告,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青春在为祖国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通讯员杜佳
“三全育人”释放改革新实效
《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星照我去战斗》《青春舞曲》……这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和大连市歌舞团青年艺术家同台献唱红色革命歌曲,用演唱和讲述方式打造的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课堂。随着20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响,在场青年学子纷纷沉浸其中轻声跟唱,感受来自红色基因的浸染熏陶。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三全育人”改革的鲜活教材、生动样本,以“三全育人”格局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制度支撑,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实现“千姿百态”的育人效果。
大连理工大学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沉浸式街区
“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这是学校领导参加支部党日活动,引用作家魏巍在抗美援朝作战前线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所带来的一堂主题党课。学校发挥“头雁效应”,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汇聚于学生思想引领第一线。机关542名管理人员担任本科生思政班主任,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校积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红色精神富矿”的独特优势,成立“四史”学习教育银龄讲师团。86岁的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老师对学生深情讲述:“虽然年事已高,但我的心还年轻,我仍然走在播撒党的阳光的路上!”
这些并不是个例。大连理工大学不断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充分调动干部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抓实“四项工程”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双班主任”队伍,不断汇聚育人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既要跑好“最前一公里”,也要跑好“最后一公里”。今年暑假,是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孙壮第六年利用暑期与准大学生进行网络谈心,一对一地开展入党启蒙和学涯规划教育。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程璐晴在临近毕业之际,参加“我的中国梦·我的大工情——致敬建党百年”毕业生主题演讲比赛,讲述了生动感人的大学故事、振奋人心的党史感悟,让青春飒沓奋发、让榜样力量共行……
为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学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功能,党政齐抓共管,推动思政工作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统一,实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由外围向中心、由局部向全局、由片段到全程的转变。学校采取87项举措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建设“3+3+10”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库体系,聚力“主战场”,夯实“主渠道”。在后勤“育人第二课堂”,学校改造原有的学生公寓活动室,首创党史主题密室,持续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沉浸式体验。
大连理工大学首创党史主题密室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一组一刊一网一坛一微一宣”的立体化理论武装工作体系,整合一易班、一门户、两矩阵“112”网络育人载体,一系列“硬”措施构建起网络育人立体化、全方位工作体系。目前,由学校融媒体中心牵头,20个校级、200多个二级新媒体平台,形成了同频共振的融媒体矩阵,构建了网上网下育人“同心圆”。短视频、图文、海报图片……每天一张“百年党史关键词”海报图片、一张“百年党史百句名言”,让师生像“追剧”一样“追党史学习”。
红色基因是一幅永续书写的历史长卷。以红色基因滋养立德树人,是大连理工大学“三全育人”的特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内涵。“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广大师生从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三全育人’向全、深、新不断迈进。”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表示。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
让历史档案“活”起来
讲述人:大连理工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刘晓梅
“为什么要铭记历史?既是为了让后来人在前进时拥有精神归属,也是为了让前人的事迹与品格在当代得到重生。”这是一名大连理工大学大二的学生在参观《中国共产党事业中的大工奋进路——红色基因展》后在留言簿上的话。
身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我时常能通过“故纸堆”里的档案资料,领会到字里行间的无声力量,也时常在档案征集的过程中,感受到老一辈大连理工人身上真实而又鲜活的红色基因。但如何才能让尘封的档案“活”起来,让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浸润更多青年学子的心灵,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课题。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时说:“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举办了《中国共产党事业中的大工奋进路——红色基因展》,从馆存70余年的档案中挑选了100件档案素材和档案故事,以“信仰”“特质”“使命”“传承”四个篇章,生动诠释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孕育与发展的过程,集中展现大连理工人践行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续写红色荣光的自觉自信。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共产党事业中的大工奋进路——红色基因展》
在这里,他们能看到包括中国催化科学奠基人张大煜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怀揣科教报国理想的创校教师,提前毕业参与祖国建设的、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发明者王之江院士,服从党的决定带领电讯系师生集体参军的、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毕德显院士……他们忠诚许党,以身报国,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这里,他们还能看到大连理工人助力长五飞天、研制出超级墨水、投身战“疫”科研攻关,致力脱贫攻坚……与共和国同龄的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践行兴校强国使命。
前来看展的退休教授李国祥老师对我说,在展览中他看到了很多前辈、同事,还有他曾亲身参与的工程项目。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大连理工人不懈奋斗,接续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贡献。相信通过展览,老一辈人的爱国情怀一定能激励更多年轻学子勤学奋进,投身强国伟业,让党的优良传统、让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葆底色,代代相传。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采访整理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5日 05版)
编辑排版|任亭钰
责任编辑|周学飞任亭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