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勺黄豆换来的豆腐说起

日期:11-23
豆腐

原标题:从一勺黄豆换来的豆腐说起

“卖豆腐咯,卖豆腐咯……”

20多年前,偏远的小村庄里,一阵吆喝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在树下荡着稻草秋千的我,立即跑去厨房找母亲。

“妈妈,我想吃豆腐。”

厨房里炊烟弥漫,躬身在灶头前的母亲,抖了抖灶下的柴火,直起身来,将散落在脸颊两边的碎发别到耳后,温柔地笑道:“好的呀!”

随后进到里屋,用铁勺子舀了满满一勺黄豆,便去跟卖豆腐的伯伯交谈。不一会儿,母亲就端了一盘豆腐走回来。

“妈妈,为什么黄豆能换豆腐?”我歪着脑袋,好奇地问道。

“因为豆腐是用黄豆磨制而成的呀。做豆腐的人很辛苦,也很勤劳,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磨浆,经过好几道工序才做出这白白净净的豆腐。我们做人也一样,既要吃苦耐劳,也要清清白白。”母亲笑着说。

“嗯!”似懂非懂的我点了点头。

豆腐,是甘于清贫的美味。古代儒士有着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不畏强权的精神追求,与纯洁的豆腐产生了共识,并以食豆腐磨砺意志,践行理想。

当年,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

儿时,家境贫寒,吃肉是一种奢望,每当有一盘香喷喷的豆腐上桌,都能让我们兄妹三人欢呼雀跃。而煎豆腐,也成为了我们从小就会的一道拿手菜,色泽金黄的豆腐块外酥里嫩,入口醇香,回味无穷。

犹记得,童年时光,三五好友,经常玩歇后语竞猜游戏。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木耳浇豆腐”——“黑白分明!”

……

耳熟能详的歇后语,短小精悍、生动形象,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伴我们走过了那些天真烂漫的童年岁月。

时隔20多年,家里的铁勺已锈迹斑斑,母亲也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含饴弄孙。忆起母亲当年的话语,我也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像做豆腐的人一样吃苦耐劳,那就是勤;像豆腐一样清清白白,那就是廉。

业精于勤荒于嬉,外化于勤,内化于廉,勤廉修身,实干担当。如今,我有幸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更加明白勤廉担当的重要意义。(合山市纪委监委)

慧眼看河南 求解河南县域经济成高原之路 巡察故事丨立行立改让田地“起死回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