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实事|襄阳:大数据监督助力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
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这200块钱虽然不多,但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在你们的监督下能顺利领到手里,我打心眼里高兴和感谢……”10月21日,面对宜城市纪委监委干部的监督回访,该市小河镇新华村54岁村民黎句波敞开心扉畅谈感受。
黎句波家里有四口人,家庭负担较重,是2020年的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省、市有关政策,对2020年跨区域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一次性给予200元的务工补贴。像黎句波一样,部分村民因常年在外务工,不了解惠民政策,基层信息排查比对也未能到边到角,造成一些符合条件的村民漏发了补贴。在大数据的“显微镜”下,宜城市纪委监委共排查出1041人属符合补贴条件而未及时发放。目前,在当地纪委监委监督督促下,共计20.82万元一次性补贴,已按标准分发到了这些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手中。
图为宜城市纪委监委大数据核查专班对外出务工一次性生活补贴补发放情况入户回访
这是襄阳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振兴和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5月,襄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市级试点。该市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到人到户资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3个方面,采取查原始资料、看实地、问当事人、访左邻右舍、谈自查情况等方式,精准有力开展监督。针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长江禁捕补助资金、油菜轮作试点资金(物资)、农村户厕资金等12类31项到人到户资金(物资)发放情况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进行相关基础数据比对,重点检查政策是否落实精准、资金是否发放到位、项目建设是否落实、工程质量是否达标。
襄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罗莉介绍,该市组建了1261个核查专班,采取乡镇专班核查、县级复核抽查、重点项目直查的“三查”方式,对大数据比对的问题线索逐一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对到人到户资金主要检查政策落实是否精准、发放是否到位,重点发现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陈某家有两辆小轿车仍在享受危房改造补贴”“李某是领导干部胡某的家属,但仍领取了低保补贴”……在大数据的“放大镜“下,一批穿着“隐身衣”侵占惠民资金的“微腐败”问题暴露出来。
“我以为只要我不主动上报就没人知道,谁能想到大数据这么神通,把我违规的事情给查出来了……”枣阳市琚湾镇吴湾村七组组长范某某冒用已故亲戚的名义,继续领取地力补贴款用于个人开支,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其违规领取的补贴已收缴入财政专户,该村支部书记、农经站长均受到组织处理。“由于我的原因,造成鄢城、龙头街道办事处地力补贴信息录入分别出现1032条、538条错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真诚地向党组织做出深刻检讨。”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财政所骆某因工作不认真未正确履行职责被诫勉谈话……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该市正确区分能力不足“不会干”,客观条件限制“干不了”、时间仓促“未干好”,缺乏担当“不愿干”等特点,坚持精准问责“一把尺”、严肃追责“一本账”、宽严相济“两条线”,确保问题线索处置精准。
同时,该市还把“查、改、处”作为大数据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对查实的问题实行分类处置:对于涉嫌违纪违法,交由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法处理;对于一般性违规问题,由党委、政府及时组织整改纠正;对于系统性、普遍性问题,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今年以来,襄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下发督办函、提醒函166份,纪检监察建议书25份,督促职能部门建章立制9项、建立2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发现问题的能力,让监督更智慧、更有力,提升了监督执纪问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襄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进一步依托大数据精准科学监督,切实把大数据管理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地见效。(襄阳市纪委监委张凡许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