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南村喜迎“三变”

日期:11-11
澳洲

原标题:仁南村喜迎“三变”

 11月10日上午,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一只只粗壮威武、外表带着鲜红色花纹的澳洲淡水龙虾浮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满塘的龙虾在水面上跳动着,“在我眼里,这就是最美的风景。”仁南村脱贫户陈世忠兴奋地说道。

正在陈世忠收笼的同时,村子另一侧的儒佐食用菌种植基地,脱贫户林英莲和工友边采摘小姬菇边交流经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如今,这样的笑容在仁南村随处可见。该村通过党建引领村级集体产业发展,短短2年时间,澳洲淡水龙虾、小姬菇等项目相继投产使用,实现“三变”——撂荒地变“金虾塘”、闲置地变“钱袋子”、软弱涣散党组织变成“五星级党组织”。

□本报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刘伟通讯员伍卓万

撂荒地变“金虾塘”

“稻花香里说丰年,看龙虾欢快跳舞。”这是仁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邢健驻村2年多的感触,也是仁南村的真实写照。

仁南村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毗邻潭丰洋湿地,淡水资源丰富。工作队驻村后调研发现,这里很适合发展稻虾、菜虾共生项目。在村“两委”的协助下,迅速整合77亩撂荒地,打造了仁南村第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稻虾共生”“菜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项目,并成立了村集体公司以保底加分红方式开展合作,有效增加当地农户收入,让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多亏了工作队引导我们,把撂荒地利用起来,不仅给村集体增加收入,我来打工也能挣到钱!”陈世忠开心地说。在基地里“泡”了半年多,让陈世忠成了专业养虾能手,2020年成功脱贫出列。

“今年6月完成第2轮养殖,投苗18万尾,预计产出1.5万斤,销售额可达75万元,村集体公司预计可获得分红15万-20万元。”算起小龙虾的营收,邢健如数家珍。

闲置地变“钱袋子”

同在仁南村的儒佐食用菌种植基地,一个个菌包在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一株株小姬菇“探”出头来,灰色的菌盖表面光滑细嫩。2015年,仁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便已经建成,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项目于2016年停止运营,基地一直闲置。

如何把“空袋子”变成“钱袋子”?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研究、多方考察后,决定选择适合本土气候的偏高温品类小姬菇。“这种品类本地需求量大,但海口的种植基地比较少,很有发展空间。”邢健说。

仁南村儒佐食用菌种植基地重新上马,搭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1、2号大棚,试投放9.3万个菌包,年产值达到209万元。“我们通过批发市场、酒店、小区、素食馆等销售网络,可以将小姬菇全部销售出去。”负责销售的企业公司员工罗建夫介绍。

软弱涣散党组织变成“五星级党组织”

“过去,仁南村党支部班子由于战斗力不强、集体经济发展不好,在群众中威望不高,2018年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仁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大福回忆。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后,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整顿,仁南村“两委”腰杆也直了,仁南村党支部2021年被海口市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在村党支部的倡议下,在全市率先成立由合作企业和村集体公司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仁南村儒佐食用菌基地联合党支部”。通过联结共建、共享资源、共谋发展,让党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澳洲淡水龙虾项目落地过程中,部分村民对地界存在担忧,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采用“权威人士+村干部+国土部门+村民联动”模式,打通村民心坎,仅用一个月时间,促进项目投产。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村已不再是原来的村了。”王大福乐呵呵地说。

着力形成全省治超工作新格局 首批海南旅游业“零关税”设备通关放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