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日期:11-09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原标题: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年11月9日

2011年11月9日11时21分,中国“一箭双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用于技术试验验证的“天巡一号”卫星,伴随着“遥感卫星十二号”,被“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随着第一、第二阶段的在轨试验任务相继完成,“天巡一号”卫星研制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南航成为全国高校中第四个成功研制并入轨运行小卫星的高校。

图为“天巡一号”模型

图为“天巡一号”模型

天巡一号微小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近五年,圆满完成了对地观测、空间机动、目标特性测试及全生命周期飞行试验评估等科学试验任务,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试验数据,为相关技术及其试验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天巡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先后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先锋”荣誉称号。

“作为一所航空航天类高校,必须涉足航空航天科研活动的主战场。”迈步21世纪,学校果断做出自筹经费研制卫星的决定,以促进航天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2005年7月,以“天巡一号”命名的微小卫星正式立项,一支由毕业不久的博士、硕士组成的年轻团队,被推到了卫星研制一线。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航天研究的经验,都是第一次接触卫星。

说起“天巡一号”项目组的成立,团队成员用“白手起家”来形容。从一张平面效果图到初样结构出来,再到变成真正的卫星,“天巡一号”科研团队一直执行着“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没有寒暑假”的“611工作制”。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6年里,南航实验室里飞扬着团队成员的汗水和智慧,“天巡一号”见证着这群热血青年的勇气与实力。每天早上,在南航高新研究院3楼1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里,一张长桌和20多个年轻人将会议室塞的满满当当,在8点准时开启会议,每个人汇报自己任务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再布置新一天的任务。在这个会议室里,没有博士、硕士或者教授、研究员之分,“谁想到什么,张嘴就说出来”。有时候,一个问题要反复讨论十几次,还会引发不小的争执,以至于“面红耳赤地冲出会议室”。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2009.10.11初样星总装工作完成

6年后,这个“80后”玩出来的迷你卫星终于一飞冲天。不同于一般体型方正、还带着太阳翼的卫星,“天巡一号”头顶六棱锥形天线,拥有六棱台和六棱柱组成的躯干,还有一个专门用来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底部。这颗只有61公斤重的小家伙,身高还不到1米,腰围刚过2米,看上去就像一个积木玩具。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三两、两一、一零、发射!”2011年11月9日,透过控制室的玻璃窗看去,“长征四号”乙型火箭正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山坳里升起,远远传来轰鸣声,“越来越响,整个耳朵都在嗡嗡”。811秒后,“天巡一号”与火箭分离成功,电子大屏幕上,卫星的移动轨迹划出一条粗线。“测控正常!”“成像正常!”“电源正常!”工作人员挨个汇报。测控大厅内,紧张的气氛被年轻人的欢呼声打破,他们禁不住互相拥抱,击掌庆祝。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天巡一号”全体成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在飞向太空后,“天巡一号”载着20多个年轻人的航天梦,在500千米之外的大气层遨游了3000多天,不断发来太空旅行照,每张照片都是对“天巡”团队勇于拼搏的见证,都是对南航人敢于“问鼎九天、探索苍穹”的回响。

“天巡一号”虽是副星,却担负着完成空间科学实验的任务,这是某项卫星在轨特性在国内的第一次测试。同时,它还要验证短焦距面阵CCD相机成像技术等。“天巡一号”里里外外都有原创的高新技术。在太空中遭遇极热和极寒交替的情况时,“天巡一号”的热控系统可以完全不依靠空调就能维持0~20摄氏度的工作标准。另外,这颗微小卫星还首次在高校中建立了卫星调度系统。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校史上的今天丨这一天,从南航“飞”出了小卫星

“研制团队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但他们所经历的艰辛困苦却鲜为人知。”为了节约经费,出长差时他们不住宾馆,而是租住在简陋的民房里;为了解决调试中出现的一个问题,他们需要从上千个信号线、元器件中排查;无数个日子,他们风雨兼程赶赴外地试验;无数个日子,他们通宵达旦组织集体攻关……6年来,团队的每个人都有不寻常的付出;是信念的力量,支撑着他们甘守清贫,将青春韶华献给了小卫星研制事业。

正如我国著名航天遥感专家龚惠兴院士感叹的那样,“‘天巡一号’卫星实现了南航人的航天梦想,也培养了一支能设计制造小卫星的年轻队伍。”

效法羲和驭天马

志在长空牧群星

他们将扬起理想的风帆

继续远航

他们将勤耕不辍

为南航谱写新的华章!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素材来源丨中国青年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图片来源丨航天学院

文字整理丨方莹翠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值班编辑丨方莹翠

审核丨王晖、许静

秦如培、黄俊华在南宁召开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黄俊华到部分重点场所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