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方的怯懦:让中国变替罪羊”
“将中国作为问题的替罪羊,无非是为方便掩盖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
英国《晨星报》10月31日文章,原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让中国当替罪羊是怯懦表现,也不准确英国前商务大臣夏尔马——约翰逊首相任命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主席——试图将中国置于被告席上。他说“我们期望更多(来自中国的承诺)”——这不是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会议之前赢得共识的最佳方式。
英国《晨星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让中国当替罪羊是怯懦表现,也不准确
同时,我们的媒体试图将中国描绘成气候变化问题的罪魁祸首,称中国依赖煤炭,其“一带一路”倡议对周边经济体带来广泛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宣布一系列由英国政府出钱的碳减排投资,约翰逊赢得了相对良好的新闻报道。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事实,另一个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方法对比。就人均碳排放量而言,中国现在约为7.3吨,美国为15.2吨,比中国多出1倍以上。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发展零碳技术的速度。2016年,欧盟的光伏装机容量为101吉瓦,中国为78吉瓦。今天的数字对比发生了逆转。中国为204吉瓦,欧盟为134吉瓦。风力发电也是如此。在2014年,欧盟的风电装机容量是128吉瓦,中国为114吉瓦。今天,中国是281吉瓦,欧盟则为201吉瓦。
资料图
而在相关技术方面,中国更是遥遥领先。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光伏组件;拥有全球2/3以上的高速电力火车。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几乎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其“一带一路”能源项目投资的57%用于可再生能源,而两年前只有28%。
同时,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也承认挑战的艰巨性。中国必须满足其人民的发展需求,同时不致危及自身和地球的长期未来。中国现在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到那时,美国的人均排放会降低到相同的水平吗?这把我们带到了社会制度的问题上来。中国要在2035年之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利用了私人资本。从最近的情况看,这是在政治和社会上设定的发展目标范围内——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技术方面。英国、美国和欧盟是怎么做的?与应对疫情一样,将大量的政府资金交给私营部门,通常是交给那些大公司。在中国,电力火车是由一家国有公司制造的;电力由国有公司生产。火车和电动公交车由公共机构运营。“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了这些技术。
夏尔马其实知道这一切。将中国作为问题的替罪羊,无非是为方便掩盖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