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获先进集体!
来源:清华大学
10月28日
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
在北京举行
清华大学核研院高温气冷堆团队获得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核研院院长
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张作义
作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代表
参会并发言
多年来
高温气冷堆团队瞄准“卡脖子”难题
几代数百人持续三十年攻关
坚持自主创新
积极探索固有安全的先进核能技术
实现高温气冷堆技术
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让我们跟随该团队的步伐
一同走近他们的征程
”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
今年9月12号
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成功实现首次临界
这座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
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机组
正式开启了带核功率运行
这座核电站
是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的示范工程之一
是按照最新核安全标准监管建设的
新一代创新型核电示范工程
核电站的建成使用标志着
中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上领先世界
发电功率20万千瓦,年发电14亿度
可以为200万居民提供生活用电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
这座核电站
被世界核能界熟知的技术优势是
“固有安全”
可以确保在任何事故条件下
都不会出现大规模放射性释放
这座核电站
由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团队
牵头研发和设计
凝聚了团队几百人、三十年的心血
寄托了团队矢志不渝追求的
“和平使用原子能,实现核能固有安全”的
学术理念
“探索固有安全核能”
世界核能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
确保“核安全”
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
瞄准这一难题
立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在王大中、吴宗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
清华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
组建高温气冷堆团队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
团队于2000年建成了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的获得
并没有让“探索固有安全核能”的脚步
有丝毫停滞
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近二十年来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团队共同探索了
一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的建设之路
建设一个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工业示范电站
是世界高温气冷堆领域
最大的发展瓶颈
在这个瓶颈面前
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都做过大量努力
但其示范工程均未能开工建设
只有中国
持续坚定地支持了
这一自主创新核能技术的产业发展
2006年1月批准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8年2月批准总体实施方案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团队
牵头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发
面对工业规模示范工程建设的需求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团队联合
华能集团、中核集团、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等
国内核电和核装备龙头企业
聚焦示范工程研发、建设
坚持自主创新
构建了一条
高温气冷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链
咬着牙往前走!
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于2012年12月下旬正式开工建设
至今已完成全部技术攻关验证和工程建设
实现首次临界
作为世界首座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远比当初预计的多出许多
很多时候
团队都是咬着牙往前走
核研院高温气冷堆团队部分成员
为了早日研制出高性能球形燃料元件
负责人刘兵同志带领团队成员
冒着酷暑、日日夜夜连轴转
在实验室探索工艺
组织“百日会战”
成功实现了燃料元件辐照试验样品的生产
为了早日完成高温堆“心脏装备”
主氦风机工程样机的试验验证
以王宏、赵钢等同志为代表的
研发团队成员通宵达旦地
在实验室开展试验
为了保证示范工程建设进程
总包方中核能源派驻现场项目部的同志
舍弃城市舒适的生活
常年驻守现场
一呆就是近十年
每年回家不过三五次
过程中
全时投入的人员超过1000人
先后参与工程的人员数万人
核岛设备15000多件
其中2200个世界首台套设备
660个创新型设备
各种设计图纸约5万张
各种文件约10万页
通过示范工程的研发和建设
我国实现了这一技术
从并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
十余年来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42个
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
申请发明专利400多项
形成专有技术2000余项
美国核学会前主席科达克评价说
“中国成为世界高温堆领域的领跑者”
展望未来
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堆团队
将以高温气冷堆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为支点
带动先进核能技术
在更广范围的应用
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世界核能利用的和平与安全
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光和热!
祝贺清华高温气冷堆团队!
来源|核研院
封面图|何康
编辑|龚昕冉安妮
排版|龚昕冉
校对|苑洁李婧
责编|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