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首次通过集约方式组织法庭聋哑手语翻译

日期:10-26
法院

原标题:海淀法院首次通过集约方式组织法庭聋哑手语翻译

海淀法院首次通过集约方式组织法庭聋哑手语翻译

近日,海淀法院刑事审判庭迎来一场“特殊”的庭审,这是海淀法院开展法庭翻译对外委托集约化管理后,首次通过集约委托方式组织完成聋哑手语翻译工作。

涉案被告人李某某系聋哑人,因涉嫌盗窃罪于2021年5月被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为消除诉讼障碍、协助庭审过程,保障被告人行使辩护等其他诉讼权利,海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委托院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级手语翻译师李荣为本次庭审提供手语同声翻译。

庭前,诉讼服务中心通过线上审核法庭发起的翻译需求,按照要求统一对接翻译人员、制作委托手续、组织翻译人员参加庭审;庭审中,诉讼服务人员全程参与了旁听,保证庭审质量。

翻译人员李荣通过“手势+口型”相结合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完成了庭审过程的翻译,其敬业态度和专业能力得到控辩双方及合议庭的一致认可。被告人李某某通过手语翻译表示了对犯罪事实的认可、对亲人的懊悔以及今后要守法的决心。

专业翻译人员难找、价格无统一规范等因素可能导致法庭翻译工作出现随意报价、翻译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海淀法院通过对法庭翻译问题进行分析,对近三年翻译数据进行统计并开展充分的市场调查,针对性地区分外语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和手语翻译,分别搭建翻译人才供应平台。

2021年7月建立法庭翻译集约对外委托模式,为控制廉政风险,规范法庭翻译工作,提高翻译质量,诉讼服务中心还制定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庭翻译对外委托工作办法(试行)》,细化委托流程。借鉴司法鉴定程序中鉴定人承诺的做法,创新确立法庭翻译中翻译人员承诺要求,强化翻译人员出庭、提供翻译服务的执业道德约束。

今后,海淀法院将持续跟进调研法庭翻译工作,不断提高法庭翻译的透明度、专业度、满意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

河北一地发通告 举报涉疫地区返回人员查实奖励500元 乌镇戏剧节落幕,后疫情时代的剧场可以疗愈心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