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日期:10-24
科研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

原标题: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秋风送爽,阳光明媚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近期

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多篇论文登上顶尖期刊

智库建设再获佳绩

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

......

下面

就一起来看看

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发现

01

NEWS

华南理工大学获批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5项

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会议(资料图片)

学校多次组织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会议(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1年度集中受理项目评审结果。截至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共获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65项。其中,获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项,人才类项目获批数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批重点项目7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面上项目14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0项。资助直接经费达1.55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19.67%。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注重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学校以“双一流”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战略发展机遇,通过深化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壮大中青年基础研究队伍;充分利用“双一流”建设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投入,打造阶梯式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支持体系;积极推动科技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产出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积极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要求,加强做好政策宣讲与培训,积极组织召开系列项目申报工作会议、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精准科研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质量。此外,学校通过支持举办大型学术会议、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

02

NEWS

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4项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学校和各学院组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

近日,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华南理工大学共有26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立项数居全国理工类高校第2位。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4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1项。其中,一般项目成绩亮眼,立项数居全国第17位。这是华南理工大学连续5年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上保持高位水平,展现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

华南理工大学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围绕学术前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动承担国家级项目。学校主动采取系列举措,切实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和管理工作,在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取得重大突破,2021年以“细化服务”为突破口继续有力强化申报组织工作。通过组织召开申报动员会、引导瞄准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准备选题、举办多轮专家辅导会、组织线上与线下专家批改、落实点对点跟进服务等方式协助申报人提高论证质量。2016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46项,E9高校第1位,全国高校第38位。

03

NEWS

华南理工1项研究成果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会议现场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会议表彰了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华南理工大学章熙春研究员、赵庆年教授的著作《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荣获二等奖。

《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在把握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基本情况和总结美、德、日等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资源、创新结构、创新过程、创新成果”等要素组成的完整覆盖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系统“投入、结构、过程、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分别对中国各区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关系,精准分析各区域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该专著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成果。著作出版后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认为专著“丰富和发展了高校科技创新评价领域的理论”,“对于认识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专著为破除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单一化、功利化”评价倾向、引导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聚焦“四个面向”提供了可直供借鉴的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被省市有关科技主管部门、厅局及国企采纳,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制订上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设立于1990年,每5年评选一次,是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最高级别奖项,在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获奖成果大多数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能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的学术精品。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成果344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119项,三等奖199项。

04

NEWS

华南理工获批7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

近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华南理工大学共获批7项,获批数量为历年最高,位列E9联盟高校第1位,广东高校第4位。其中,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获批2项,并列全国第3位,广东高校第1位。

本次获批的7个项目中,公共管理学院获批2项,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旅游管理系、法学院各获批1项。涉及民族学、党史·党建、中国历史、体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本年度立项数较2020年增加2项,项目涵盖学科分布较往年更加均衡。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设立于2004年,面向26个学科(含单列学科)受理申报,资助类别及经费与年度项目相当。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社会科学以及交叉学科的基础性研究。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设立于2019年,主要资助研究深入、创新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论文,突出对优秀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

附:立项名单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05

NEWS

新突破!华南理工首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

近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示,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教授申报的学术团队项目“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互影响研究”获批立项(已公示)。这是我校首次获批该类别项目,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批的学术团队项目。

“一口通商”,是1757年至1842年清政府限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州一地通商的政策,强化了广州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海洋门户和东西方交流枢纽的特征。与嗣后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西方殖民建筑大量涌入中国不同,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更多以相对平等的交互形式开展,广州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城市、建筑与园林文化的重要港埠,直接影响了“中国风”在西方的兴起。

课题从物质文化和空间文化两个维度切入研究,侧重东西方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建筑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在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导中国社会发展与时代话语的背景下,加强“东学西渐”这一研究面向,构建、完善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学科话语体系,挖掘东西方建筑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运作机制与路径,在近代世界史的视域下深化中国建筑史学研究。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理工科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跨学科研究的体制机制,通过设立重大培育专项,支持吴庆洲教授课题组等一批跨学科团队联合攻关,着力打造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高地。2016年以来,学校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此次项目获批,充分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工文理融合、文工交叉,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巨大潜力。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研究断档、亟需抢救的冷门绝学,鼓励学者根据学术兴趣和学术积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为进一步发挥学术传承、人才培养的作用,2020年冷门研究专项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从资助单个学者、单个项目逐步转向对学术团队、学科领域的长期资助。学术团队项目经费一般为每项60-80万元,不明确限定研究周期,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动态退出”的管理机制,聚焦国家需求,突出学科建设,扶持学术团队。该类项目立项难度较大,竞争非常激烈。2021年全国仅有23项获批立项。

06

NEWS

为早期骨关节炎治疗提供可行策略华南理工科研成果在Nature子刊发表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10月4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力教授课题组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这篇题为“Biomimetic cartilage-lubricating polymers regenerate cartilage in rats with early osteoarthritis”的论文,提出了一种模拟关节软骨刷状润滑复合纳米纤维的方法,有望为治疗早期骨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策略,体现了学校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由软骨退化、损伤、肥胖等因素导致,是成年人群致残的首要原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未来中国将迎来骨关节炎发病的高峰期。虽然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减轻症状,但迄今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任力教授课题组基于天然关节软骨优异润滑性能的实现需要滑液分子协同进而在软骨表面结合形成润滑层的机理,针对性地从成分与结构仿生设计构建出两种具有优异润滑性能和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刷状润滑复合纳米纤维HA/PA和HA/PM。

作者深入研究发现,HA/PA和HA/PM对软骨蛋白显示出高亲和力,在软骨表面形成润滑层并有效润滑受损的人体软骨,将其摩擦系数降低到天然软骨的典型低水平,结果证明了HA/PA和HA/PM一起对人体软骨的出色润滑作用。此外,通过将两种类型的纳米纤维注射到手术诱导的早期骨关节炎关节的大鼠体内,发现HA/PA和HA/PM优越的润滑作用促进了软骨再生,甚至逆转骨关节炎的进展,并在8周内消除了骨关节炎。

论文通讯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卅教授、任力教授以及Chuanbin Mao教授。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资助。

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1-00785-y

07

NEWS

华南理工大学学者获2022年度Sparks-Thomas奖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10月4-7日,美国化学会橡胶分会(ACS Rubber Division)一年一度的国际弹性体大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在会议开幕日,会议举办方宣布了2022年度ACS Rubber Division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华南理工大学郭宝春教授获颁2022年度Sparks-Thomas奖,以表彰其在低滞后橡胶和动态键交联橡胶的研究和开发做出的重要贡献。

橡胶材料的滞后性能对动态环境下服役的橡胶制品(例如轮胎)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郭宝春教授提出了原位催化界面硅烷化反应技术,以减少硅烷使用量和提升轮胎橡胶的动态性能,从而对降低轮胎制造中VOC排放和提升轮胎节油性能具有重要价值;提出“橡胶增强橡胶”的概念,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和超低动态生热的性能组合,对未来开发具有更高服役安全性的动态橡胶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我国橡胶资源短缺,将废旧橡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动态共价键交联橡胶为橡胶的高价值回收提供了可能,但前人方法不能兼顾高力学性能和优异的重复加工性能。郭宝春提出了在动态共价键交联橡胶网络中引入可牺牲键和将可交换键引入橡胶-颗粒界面的策略,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可重复加工弹性体。

Sparks-Thomas奖设立于1986年,旨在通过表彰和鼓励年轻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师在弹性体领域的杰出科学贡献和创新,永久纪念开发丁基橡胶的化学家威廉·斯帕克斯(William J. Sparks)和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M. Thomas)。获奖人应在弹性体科学和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全球每年仅奖励1人(可以空缺)。郭宝春教授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二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学者。

08

NEWS

华南理工在2021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中斩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暨《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华南理工大学斩获佳绩,社会科学处(智库建设管理办公室)荣获“2021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组织参与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强化使命担当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咨政研究》案例、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智库建设驱动下的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案例分别入选2021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内部治理创新”参考案例。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获奖证书

据了解,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以四年为一周期评选。此次评选以“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2021年版)”和《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为标准,聚焦“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和“内部治理创新”六项特色指标,从特色化、影响力、管理力三个维度进行智库综合评价和特色案例遴选。本年度共有454家智库提交了621份申报书。经过多轮专家评审,仅有19家智库主管单位获奖、63份申报书入选参考案例。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战略部署,以智库为阵地,坚持以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智库建设和运行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学校以多种方式促进智库成果转化,不断深化智库综合研判、问题研究与战略谋划能力,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咨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多篇研究报告得到上级领导和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国家高端智库报告》《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人民日报内参》等刊发多篇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一系列理论文章,宣传阐释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引导社会主流舆论,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09

NEWS

助力广东省社科普及工作华南理工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大丰收

近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2021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认定名单,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科普基地”“红色版画美育普及基地”“中国陶瓷文化教育基地”及“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4家科普基地获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标准基地,获批数量在全省高校中位居第三位,这也是华南理工大学首批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4家获批科普基地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基地的助阵作用,推动社科普及工作科学化、社会化、经常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此次全省范围内一共认定2家示范基地、296家标准基地、74家提升型基地以及61家孵化型基地,其中高等学校共获批各类基地60家。

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积极主动开展组织策划工作,发挥学校学科、人才、平台优势,加强基地的培育,组织有较好基础的基地积极申报社科普及基地,多次召集专家进行材料的论证修改,此次申报的4个基地全部获批。下一阶段,学校将认真组织相关基地按照《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规定和《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要求,积极提升基地建设质量,履行社会科学普及职责,积极有效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华工力量。

10

NEWS

华南理工科研团队研制C130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并应用于超高层项目

近日,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殷素红教授课题组联合广州兴业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研制的C130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在广州新世界增城综合发展中心项目中被顺利泵送至超过220米高度的楼面浇筑。此举意味着在行业内创造了三个全国领先——在实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强度最高的混凝土、国内机制砂配制的最高标号混凝土、C130超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实现泵送高度超220米。

据介绍,本次泵送的C130超强混凝土具有革命性意义——用人工制造的机制砂代替日益枯竭的天然砂,充分契合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理念。C130超强混凝土强度达到149.5MPa,即在1㎡的C130混凝土构件上,可承载1.5万吨重量,相当于300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C130混凝土试验研讨会举行

受中建八局一公司新世界增城项目部、广州兴业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的委托,殷素红教授课题组从去年12月开始C130混凝土研制。课题组采用胶凝材料活性粉末匹配优化、砂石紧密堆积一体化设计、掺加复合型高性能外加剂等一系列工艺,经过对几十种原材料进行比对、286组试验试配,终于制备出适用于超高层泵送的C130超高强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再经过对该配合比进行了6批次、36组的重复试验,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数据稳定可靠,确定为C130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并于9月30日成功泵送。

11

NEWS

华南理工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揭示局部化学涨落对多主元合金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

10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姚小虎教授研究组在金属材料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在线发表论文“Role of local chemical fluctuations in the shock dynamics of medium entropy alloy CoCrNi”。该研究工作使用混合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方法以及大规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以晶格畸变和化学短程序作为切入点,对单晶和多晶CoCrNi在冲击加载下的力学行为、缺陷演化和层裂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有助于通过调控多主元合金的局部化学环境,改善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多主元合金利用多种元素带来的较高的构型熵、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等效应,突破了传统合金的设计思路,在抗腐蚀、抗疲劳以及高压高应变的极端环境中表现出较优异的性能。由多主元合金内部化学成分涨落引起的晶格畸变和化学短程序,是这类新型合金的典型特征之一,且对于缺陷演化和材料失效有重要的影响。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具有化学短程序单晶模型中的孔洞成核

姚小虎教授团队此前已通过恒定应变速率下的原子模拟,证实了局部化学涨落对中熵合金缺陷演化的重要影响,并与准静态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然而,它们在冲击载荷下对材料变形和层裂机制的作用尚待研究。由于局部化学涨落的影响范围在纳米量级,实验上对晶格畸变和化学短程序在动态加载中的原位表征很难实现,大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在预测和阐明它们对动态响应的影响和相应机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不同冲击速度下,孔洞的成核与演化

通过原子模拟和晶体结构分析手段,该工作对晶格畸变和化学短程序在冲击加载下不同变形阶段的作用和各阶段之间变形机制的相关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层裂破坏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揭示了晶格畸变导致中熵合金的雨贡纽弹性极限表现出异常的各向异性。此外,晶格畸变可以通过减缓位错滑移而提高孪晶形成的可能性。在层裂阶段,化学短程序诱发的晶格失配引起较大的局部拉伸应变,导致孔洞倾向于在相应区域形核。孔洞的成核与扩展与局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孔洞生长及其与周围位错以及孪晶界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姚小虎教授课题组围绕新型先进金属材料在极端服役环境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和破坏机理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持续在固体力学和材料顶级期刊发表,在该研究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研究为华南理工大学姚小虎教授课题组联合太原理工大学王志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Irene J. Beyerlein教授课题组开展的合作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谢卓成为第一作者,合作作者还包括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生简武荣(共同通讯作者)、Shuozhi Xu博士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张晓晴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100759X

12

NEWS

华南理工科研团队提出一种新型的稳定自由基材料的合成设计策略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远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给体-受体”电子结构的稳定窄带隙开壳双自由基的分子设计策略,相关成果以“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n Open-Shell Donor-Acceptor Organic Semiconductor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过去的近30年,有机半导体基光电材料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光伏(OPV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有机光探测器(OPDs)等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经典的“给体-受体”结构设计是实现窄带隙有机半导体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策略之一,这类“给体-受体”有机半导体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热电、光热转换及荧光生物成像等众多前沿热门领域。关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理论较为丰富,然而基于新原理开发新颖的有机光电材料是当前该领域的重点和热点。

点赞!华南理工科研工作捷报频传

开壳型自由基分子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有机电子学、光电、生物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场景。目前,大多数的开壳自由基材料基于多环芳烃、醌式对二甲苯醌等体系,近百年来,基于这种体系的开壳自由基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其电子基态绝大部分为“开壳-单线态基态”。

近四年,华南理工大学李远课题组在设计和合成了基于“给体-受体”结构的开壳型型窄带隙有机半导体,利用变温核磁共振、变温电子自旋共振、超低温和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单晶X射线衍射、升华提纯实验,HPLC纯度验证,同分异构体对照等多种研究手段,在实验上进行了论证。同时,借助经典自由基理论计算工具,双自由基特征指数(Diradical character index,y0)的计算表明这类有机半导体的y0值可在20%至40%之间有效调控,继续延长共轭可提升至66.5%。同时,对基态的“单线态(S0)-热激发三线态(Tt)能级”(Singlet-triplet energy gap,ΔEST)、NICS、ACID等进行了计算,进一步佐证了其开壳结构。这一系列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给体-受体”结构的稳定窄带隙开壳双自由基的分子设计策略。

该论文第一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高分子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所,论文通讯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李远副教授、黄飞教授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Neeraj Rai助理教授,第一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陈仲鑫博士。该项目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9YFA0705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3063)、“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710010194)、“广东省科技创新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19TQ05C890)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9B030302007)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173-3

勇立创新潮头

攀登科技高峰

为华工科研人

点赞!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华工新闻网

微信编辑:鲍恩

河北三河公布一新冠病例密接者活动轨迹:曾搭乘819路公交往返北京与燕郊 云南省安宁监狱原党委副书记万建国被查
相关阅读: